紫金山上的老虎为何在明初消失了
“老虎洞”的名字因何而来,难道紫金山上还真有老虎不成?
刘维才老人告诉记者,紫金山上确实有过老虎,而且应该是华南虎。朱元璋时期,明代大学士宋濂在他的《游钟山记》中就有关于老虎的描述:“山有虎,近有僧采荈,虎逐入舍,僧门焉,虎爪其颧,颧有瘢可验。子勿畏,往矣。”意思是说,山上的寺僧采茶遇到老虎被抓伤了。据说,当时宋濂与刘伯温、夏允中三人在钟山游玩时,刘伯温还提心吊胆的,害怕遇见老虎遭遇不测。但是朱元璋以后,紫金山有老虎的说法就鲜有记载了。刘维才认为,朱元璋填燕雀湖,破坏了老虎休息、饮水的环境,同时大兴土木,砍伐了大量钟山植被,使得老虎无处栖身,最终导致紫金山上老虎迁徙消失。老虎洞在民国时,很可能因为它是重要的军事防御阵地,所以这个名字当年使用的频率比较高。解放后,恐怕由于这里长年累月人迹罕至,这个名字就逐渐被人们淡忘了。
那么,当年发生在这里的那段血与火的往事,如今还有谁记得?
守军勇士血战到底最终老虎洞失守
着名军旅作家、解放军出版社《军营文化天地》副主编余戈告诉记者,紫金山的最高处称为第一峰,次高处称为第二峰。山之东麓凸起的小高地,俗称老虎洞。要控制南京城,必须要占领第一、二峰。要夺取第一、二峰,必须要先攻下老虎洞。故老虎洞之得失,颇为重要。当时,镇守老虎洞阵地的是教导总队第3旅第5团罗雨丰营。
1937年12月8日拂晓,大批日军飞机就开始向紫金山阵地大肆轰炸,老虎洞阵地的官兵严阵以待。不久,观测班士兵报告:京杭道发现一股敌军,正毫无顾忌地以密集队形行军,由马群向南京城进逼。得到消息的炮兵连长,果断命令两门德造榴弹炮直接瞄准,连发射击。只见炮弹落处,大片敌兵纷纷倒地,犹如锅里煮饺子乱成一堆,未死的敌兵像无头苍蝇一样疯狂逃窜。炮兵首次开炮就收获胜果,大家齐声欢呼。
日军吃了亏,就向天空放了一个巨大的氢气球,高约五百米,遥遥可以了望整个阵地。9日拂晓,日军的飞机投掷了许多炸弹、燃烧弹、烟幕弹,一时紫金山东麓“弹声”震耳,烟火冲天。敌人再次发起冲锋,罗雨丰营坚持抵抗。9日下午,敌人利用有利的风向,又发射更多的炮弹和燃烧弹,再次猛攻。《南京大屠杀》作者徐志耕也向记者介绍说,9日拂晓,日军发动全线进攻。天蒙蒙亮,飞机大炮就震天动地地响起来了,紫金山老虎洞阵地被敌人的飞机大炮狂轰猛炸,教导总队伤亡惨重,全营牺牲大半,罗雨丰营长英勇殉职,老虎洞阵地遂告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