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战斗从原来和厦门战斗同时打响,因船只不足而一再推迟。得知国军即将增兵,10兵团无法再选择其他的战斗时间了。如果按照计划设想,解放军偷渡成功,船只安全返回大陆,再运载第二梯队上岛,金门战斗解放军是有十足的胜算的。
可惜,天不帮忙。
正在解放军悄然靠岸的时候,一位国军士兵小解起夜,无意中发现登陆部队,国军打响了战斗第一枪……
1949年10月24日晚,金门海面风大浪潮急,异常寒冷,古宁头的老百姓甚至穿起了棉衣。
在莲河、大嶝、澳头、运河等处港湾,解放军近300条战船、8000多官兵肃立寒风。21点30分,萧锋发出启航信号。三路解放军在大嶝岛会合,靠近大金门后,因船员和部队没有经过充分训练,加上风浪太大,晕船者很多。船队逐渐混乱,在无线电静默解除后更加混乱,82师指挥根本所无法指挥。
在现代两栖作战中,自来重视登陆攻击部队由舰到岸输送过程的组织,一要周密实施“逆向装载”或“作战装载”,即上岸后最先用的装备最后装载,保证急需装备随时能用;二要使搭载同一地面部队的船只彼此靠近;三是将“船群”按顺序编入“船波”,组成规模较大的“船队”,首先保持部队编组的完整性。如果登陆部队缺乏完整性,上岸后必然孤立并且乱成一团,部队自然成为乌合之众。毫无两栖作战经验的解放军刚好犯了登陆作战的大忌。
10月25日零时,金门201师的排长卞立中,在西岸一点红阵地查哨时误触地雷,爆炸声将海滩的国军惊醒,以为解放军来了,慌忙打开探照灯。探照灯耀眼的光柱正好将海面黑压压的解放军船队暴露无遗。于是灯塔的国军按照演习的信号,鸣枪三声报警。顿时,岛上的轻重武器几乎同时向解放军猛烈开火。
惨烈的金门大战拉开序幕。第一枪竟然是处于守势的国军向开展偷袭的解放军打响的。
244团见已被发现,只得将原定计划的偷袭改为强攻,发射3发红色信号弹,请求大陆炮火支援。但是由于夜间隔海射击和大炮射程有限,炮击效果很不理想。
当主攻团船队接近海滩时,国军炮火更加猛烈。邢永生不顾危险伫立船头指挥,身边参谋、警卫纷纷中弹牺牲。邢永生命令:“决不后退!”
邢永生指挥战士们纷纷跳海,用自制的三角架等泅渡工具,纷纷向岸上突击前进。一时间,枪炮声、喊杀声、搏斗声、铜锣声在海滩此起彼伏。
零时40分,244团1营、3营和团部在后沙、垄口至观音亭山一线登陆,2营大大偏离预定登陆点,在古宁头以东的林厝、安歧一带登陆。由于潮水位太高,国军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