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9年10月1日,首都各界群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由陆、海、空三军航空兵组成的空中梯队机群飞过天安门上空。新华社记者 齐铁砚/摄
探访阅兵空中梯队训练基地
【编者按】9月12日,国庆60周年阅兵空中梯队首次在天安门上空进行编队预演。在轰鸣声中,空中各梯队梯队长机、中队长机共34架飞机跟进飞行通过天安门广场。34架长机按照计划时间起飞集合后编队飞行,领队机于11时10分准时通过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空。空军有关部门透露,所有飞机均准时到达、零秒误差,预演非常成功。是什么原因让阅兵空中梯队能够如此出色的完成任务?为了寻找答案,《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深入阅兵空中梯队训练基地,了解他们列阵蓝天背后的故事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于冬发自北京 “保持状态,加入模拟航线!”9月12日上午,华北平原某空军机场,云翳低垂,薄雾轻绕,七架国产新型战机呼啸而起,直穿云霄。10月1日国庆节当天,将在天安门上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空中勇士拿起“绣花针”
他们做到了:飞行操作的任何延迟或方向上的些许改变,都有可能造成10多米甚至上百米的位置偏差,而他们做到了米秒不差
塑造出优美的飞行队型是阅兵魅力所在,这也是训练的难点。“在超音速的飞行中,操作上的任何延迟或方向上的些许改变,都有可能造成数十米,甚至数百米的位置偏差。”曾多次率队参与外宾护航任务的八一飞行表演队队长楼国强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不同机型组成编队近距离飞行时,由于飞机大小不同,造成的气流不均衡,小飞机受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