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辉亭又叫营指挥所向上级报告,“宁明机场起飞了四架飞机,是营长在阵地上亲眼看到的,怎么会没有飞机起飞?”
正在此时,营的目标指示雷达发现了目标:小型机四架,距离阵地90公里,向二营的阵地方向飞来,这正是那四架返航的歼击机。
近方作战参谋郭新平一看上级通报的“敌机”距阵地只有90公里了,立即向营长报告:目标90公里。
陈辉亭立即下令:导弹接电准备。
在军、师、营来回核对查实的过程中,“敌机”继续向营阵地飞行。陈辉亭下令:开天线捕捉目标。从显示器上看到,四架飞机编队整齐,队形密集,在二营阵地的东南方向飞来绕去。逐渐向二营的火力范围靠近。而实际上,这是我起飞的飞机在一边搜索目标,一边向宁明机场靠近。
“敌机”距离65公里了,营长发出同步的口令,同时下达了作战命令:“前置法,导弹三发,17公里 即导弹与目标的遭遇距离 ,消灭目标。”
此时,四部发射架上的导弹已经指向了“敌机”。
这时陈辉亭仍在想:宁明机场起飞的四架飞机飞到哪里去了?我看得清清楚楚,四架飞机起飞了,为什么空七军说宁明机场没有起飞飞机?
引导技师杨联兴看到“敌机”向阵地临近,为防止敌机发射百舌鸟空地导弹攻击制导雷达,向三个操纵手下令:注意观察目标信号变化征兆,防百舌鸟导弹攻击。
三个操纵手齐声回答:明白。
“敌机”就要进入发射区了,显示器上的遭遇线就要到达17公里的发射距离,杨联兴便将大拇指放在发射按钮的一侧,准备随时按营长的命令发射导弹。
营长陈辉亭也看到了“敌机”信号接近了发射区。此时他犯难了:打吧,合法,上级已经给他下达了坚决消灭“敌机”的命令。“敌机”的飞行状态,也符合打的条件:这么密集的队形,这么好的射击条件,三发导弹敲掉一架或者两架应该说是完全可能的。但从“敌机”飞行状态和掌握的敌情动态上分析,又好似不像是“敌机”。这时,引导技师报告:“发射距离到!”
下决心的关键时刻到了。他想今天打与不打,绝不能从个人得失考虑,从个人得失考虑,就不会产生正确的决心,只有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才会把个人得失置之度外,决心才能下对。今天的“敌机”疑点太多,弄不清楚,不能盲目发射导弹,一旦打错了,我航空兵部队立刻就会是一场灾难,机毁人亡,给国家、给军队造成的政治影响和经济损失太大。
正在这个时候,指挥所又传来了上级要消灭该批“敌机”的命令。引导技师听到了上级的命令,以为这下子营长就要下令发射导弹了,放在发射按钮一侧的大拇指做出了就要按发射按钮的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