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每当听到这铿镪有力的《解放军进行曲》(现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就仿佛回到了40多年前我们首都民兵师迈着雄壮的步伐,行进在天安门广场,接受毛泽东主席检阅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1962年,我考入了北京铁道学院(今北方交通大学)。第二年9月1日开学,刚一报到,就接到通知,全体同学到大礼堂听动员报告。院长说:“从今年开始,将由北京高等院校基干民兵组成首都民兵师10个方队,进行民兵训练,国庆节到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我们铁道学院担当火箭筒、冲锋枪方队,要立即挑!1200多名基干民兵,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通过正规训练,完成阅兵任务。”院长还特别强调了大阅兵的重要意义。是啊,我们那一代人不会忘记,国家和人民已渡过了难关,伟大的中国仍如巨人般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我们在首都北京进行大阅兵,是落实毛主席“大办民兵师”的号召,是向世界显示我们军队、我们民兵的力量。
全院的动员大会之后,经过各系挑!,短短的几天就把方队组建成了。除了1200名“正规部队”外,还有近百名的预备队。
当时学校提出了“一切服从练兵”的口号,总指挥部专门请了部队的军官当我们的教练,来了一个排。我们这个方队安排是:一排火箭筒,两排冲锋枪,3个排算一个连,每个连还有指导员。训练先以班为单位,由教练示范走正步,讲了要领后,单个教练,分班徒手训练,然后一排训练。因为都是年轻人,学得也快,一个班的正步训练很快达到了要求。但一个排50人,要求从侧面看像一个人一样就不容易了。每排的正步走,就搞了一个多星期。为了加快进度,开展了评比竞赛活动。训练一休息,大伙都围着黑板看每天的评比结果。
北京的9月,天空没有一丝云彩,太阳还是火辣辣的。从1个排到24个排的方队,由徒手到全副武装,训练的难度越来越大。全副武装训练,光火箭筒就10多公斤,扛起走正步,而且要求火箭筒一条线,冲锋枪一条线,50人一条线,步伐一条线,确实不容易。男同学的肩膀都扛肿了,没有人吭声;女同学端冲锋枪胳膊都酸了,没有人叫苦。30来天,我们流了多少汗,谁也说不清。现在想起来,除了没像电影《大阅兵》那样当场晕倒几个,还是有几个同学中暑,被架到卫生所去的。可每当我们随着广播喇叭里的《解放军进行曲》,昂首挺胸,挎着冲锋枪,踏着正步行进在训练场时,我们都感到光荣和自豪,谁还顾得天热和那上千人队伍行进时扬起的灰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