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在全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热潮中,我在当时培养新中国外交干部的北京外国语学校(现为北京外国语学院)和许多同学们一起,报名参加抗美援朝,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当时,我们都听说,朝鲜前线急需外文干部,审讯俘虏没有懂外语的人参与;缴获的文件没人翻译,不少有价值的军事情报,可能就这样无形中流失。听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这些懂外文的知识青年更应义无反顾地投笔从戎。
在北京,我们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欢迎。肖华副主任接见了我们并对我们作了形势报告。随后,我们被送往沈阳,在那里经过简单的教育培训和发放冬装后,很快就跟随部队从辑安跨过鸭绿江,投入了抗美援朝的战争。想不到,在朝鲜一干就是8年,从1950年11月一直到1958年8月志愿军最后撤军才回到祖国。
难忘的战地采访
我参加的部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9兵团所属的20军,二次战役期间,我们军和兄弟部队一起,于1950年11月27日夜间秘密完成了对东线长津湖地区之敌的分割包围,将美军陆战1师、陆军第1师、陆军第7师、第3师所辖4个团、3个炮兵营、1个坦克营,共1万多人团团围住。仗打得十分艰苦,但我们取得了战役的胜利。经过第二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迫使美军全线溃退到“三八线”以南地区。
初战告捷,我和部队的同志们一样,怀着激奋的心情,在胜利的喜悦中总结工作。20军有一位着名的战斗英雄杨根思,带领全连顽强战斗到只剩他一人,最后他抱着炸药包冲人敌群,与敌同归于尽。当时,部队涌现出的英雄事迹实在是数不胜数,首长让我立即去一线部队的最前沿进行战地采访。
在硝烟未散的长津湖畔,我采访的第一个对象是一个只有十几岁的“娃娃兵”。我还没有开口,他已经两眼泪汪汪了。我纳闷,打了胜仗,怎么还流泪呢?这位小战士哽咽着对我说起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战役打响后,这位小战士所在的小分队,负责监视和拦截敌人溃逃时的散兵。冰天雪地里,号称建军以来没有败绩的美军陆战一师,被我埋伏部队打得丢盔弃甲,四处逃窜。我所采访的这位小同志所在的小分队,因为伏击时间较长,他们身上穿的还是因匆匆过江连冬装都没有来得及换上的夹衣,戴的是大盖帽,因为天太冷,只有毛巾包着脑袋和双耳,脚上穿的也还是单鞋。在一尺多深的雪地里埋伏时间长了,腿脚冻僵了,手冻得麻木了。在敌人溃退时,小分队的战士们嘴里在高喊“冲啊!冲啊!”可是,腿冻得陷在雪地里拔不动,枪栓也拉不动了。战士们眼睁睁地看着敌军从他们眼皮底下逃跑了,真是欲哭无泪。这位小同志对我说:“首长,你说我能不伤心吗?”我的心情也随之沉重起来,想不出更好的话来安慰他,只好强忍着伤感,违心地说:“小同志,你还会有机会打美国鬼子的!”事实上,我知道,其实这位小同志也知道,为了保全生命,冻坏的腿弄不好要截肢,小小年纪很可能成为终身残废,他怎么会不流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