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秋,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以坑道为骨干的防御体系已基本完成,阵地更加巩固;反“绞杀战”(见钢铁运输线)已经取得胜利,前线物资的供应已有很大改善;炮兵和装甲兵得到加强,可以同时在若干地段上集中优势炮火支援步兵作战;同时,部队经过1951年秋季以来个别性战术反击作战,初步积累了对现代化装备的军队实施阵地进攻作战的经验。这一切为举行全线性战术反击准备了条件。志愿军为了歼灭“联合国军”有生力量,破坏其可能的进攻,决定从9 月18日开始,第一线各军按照统一计划各自选定目标,对“联合国军”班、排、连支撑点及个别营的防御阵地实施进攻,求得当晚完成攻歼任务。在作战指导上,强调准备好了再打,组织密切的步炮协同,加强对空防御,大胆使用坦克配合步兵作战,并作好抗击敌军连续反扑的准备。
一九五二年九月十八日至十月三十一日,沉寂以达一年之久的战线上千跑齐鸣。在一百八十公里宽的战线上,中朝军队八个军向联合国军六十个目标发起七十七次进攻(志愿军攻击七十四次),战役的主要目的不是夺占地盘,而是杀伤敌人,迫使板门店上的美国代表们老实一点。夺下的目标能守则守,不能守就放弃。
志愿军的多管火箭发射器
这是现代战争! 李奇微在回忆录中也掩饰不住惊讶:“在联合国军防线上创造了一天落下九万三千发炮弹的记录。敌人不但提高了射击精度,改进了战术,而且他们能做到集中火力打击一个单独的目标,尔后不时转移火炮,以避免被我测出发射阵地的位置。” 一天发射九万三千发炮弹,这个数字比中国军队入朝初期时几次战役射弹总数还要多!一百门火炮掩护六个军,还仅是一年前的事,而此时仅攻击美军一个连就有至少四十门中国火炮在怒吼!抗美援朝才一年多,中国军队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连毛泽东都在惊叹炮兵的奇迹:“炮火的猛烈和射击的准确实为致胜的关键。” 惊天动地的炮火声中,联合国军构筑近一年的工事纷纷垮塌、崩溃、毁灭…… 秋季攻势中国军队伤亡一点零七万,占领敌阵地十七处,杀伤敌军二点七万。如果不是三十八军白马山失利,简直是全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