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stol Beaufighter 英俊战士


性能简表:
代表型号 Beaufighter T.F.X
研制年代 1942年
用途 多用途战斗机
乘员 2人
发动机 2*Bristol Hercules XVII 1725hp
航程 2816KM
最大速度 514KM/H
升限 5791M
重量 7072/11521KG
外形尺寸 翼展17.64M 机长:12.59M 机高:4.84M
武备 4*20mm;6*7.7mm(机翼);1*7.7mm(脊)1*18英寸鱼雷或2*454KG炸弹
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前,大多数国家对于双发重型多用途战斗机并不十分重视,因为对于白天的战斗机承担的任务,单发战斗机已经基本上能够胜任,只有德国从30年代初期一直在发展BF-110重装备、远程双发战斗机。战争开始后RAF才发现,缺乏一种较“飓风”“喷火”留空时间更长、能够执行多种任务的重型战斗机。于是,“英俊战士”作为一种凑合着用的重型战斗机,在最需要的时间-即战争开始后的一年后开始服役。
该机能够在1940年服役得益于Bristol公司的深谋远虑。1938年,Bristol公司预见到在可能的战争中需要一种重型战斗机,决定自费研发一种双发重型战斗机。由L.G.Frise领导的设计组在设计时除了考虑到战斗型外,还尽量按照RAF的F11/37号设计要求的指标,考虑可以改型为侦察机、鱼雷机。为了加快研制进度,尽量使用‘Beaufort‘的部件,包括机翼、尾段、起落架,装两台Hercules 发动机和四门20mm Hispano机关炮,设计编号Type156.RAF先定购了4架原型机。
1939年7月17日,原型机R2052号由Uwins上尉驾驶进行试飞。试飞后两星期,RAF一反常例,马上签订了300架飞机的生产合同(F17/39),对迅速量产该机有促进作用。
1940年10月,“Beaufighter‘ MK IF首次装备RAF第29中队,机上装有英国当时最机密的夜间截击雷达,飞机参战后立即就表现出比”Bristol Blenheim IF‘(装有一样的雷达)更具优势。首先,速度大,在占位、追逐方面容易;其次,4门20mm机炮威力极大,只需要一个短点射就可以将德国夜间轰炸机打得凌空爆炸。
以后的生产过程中,该机进行了多次改型,发动机、军械配备各不相同,使该机的多用途潜力得到发挥。长航程型适合北非沙漠的远程巡逻;鱼雷攻击型适合RAF海岸警卫司令部使用。
主要改型如下:
‘Beaufighter IF‘ :夜间战斗机,在“不列颠之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Beaufighter V‘: ‘Beaufighter IF‘ 加装从‘Boulton Paul‘飞机上拆下的4挺7.7mm机枪炮塔,希望能够从低于敌方夜间轰炸机的高度进行仰射。但背部炮塔影响飞机性能,随即放弃。
‘Beaufighter II‘: 装两台R.R Merlin液冷发动机的试验型,仅生产两架。
‘Beaufighter T.F.X‘: 多用途型,装新型A.I MK VIII雷达,雷达天线位于机头凸出的鼻状天线罩内,有一个和垂直安定面融合的背鳍,改进飞机的纵向操纵性。
‘Beaufighter VI‘ :装Hercules XVI发动机的鱼雷攻击型。
Beaufighter X‘ :装Hercules XVII发动机的鱼雷攻击型。
该机虽然是一种凑合着使用的飞机,但是在二战中仍然是一种成功的飞机。在英国上空的夜间截击战中作用巨大;参加欧洲战场的几乎每一次战役;在封锁斯卡格拉克海峡(丹麦日德兰半岛和挪威南部之间)战斗中击沉敌军舰船、潜水艇;在南太平洋战区,澳大利亚的该机在攻击日军舰船时也战绩斐然,而且该机的发动机声音小,发动攻击时刚听见发动机声,飞机已经凌空,所以日军给该机取了一个绰号“悄声死神”(Whispering Death).
除了装备FAF外,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皇家空军都装备该机。1945年9月21日,最后一架“英俊战士”完工,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英国共计生产5562架,澳大利亚生产364架,包括VI各型1063架,X各型2231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