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马蒂尔达”2型坦克还装着“维克斯”水冷并列机枪,特征十分明显

正式生产型“马蒂尔达”2型坦克安装的是“比塞”气冷并列机枪,防盾的形状也有很大变化
马蒂尔达”2型坦克的特点是,炮塔上装上了2磅火炮(口径40毫米),行动部分有侧护板和排泥槽,各部分的装甲厚度也得到增强。车体和炮塔各部分的装甲厚度如图所示。可以看出,主要部位的装甲厚度达75~78毫米,次要部位25~55毫米不等,而且一些部位采用框架式结构,增加了刚度。
在内部结构上,“马蒂尔达”2坦克还有一个特点是采用了2台发动机,其优缺点显而易见。缺点是增大了动力装置的体积,占用了车内的宝贵空间,双机工作时还有个同步协调的问题。唯一的优点是,当一台发动机损毁或出现故障时,靠另一台发动机可以低速行驶,保持一定的战斗力。二战中,采用双发动机布置方案的还有苏联的T-70轻型坦克和SU-76自行火炮等。无疑,坦克上的双发动机布置方案,缺点大于优点,明显地带有临时凑合的痕迹。坦克不像飞机那样更强调空中飞行时的安全性。二战以后,在坦克上已基本没有双发动机的布置方案
马蒂尔达”的主要武器为QF型2磅火炮,口径为40毫米,身管长为52倍口径。尽管口径不大,但这种车载火炮是二战前夕英军中有一定威力的坦克炮。它既可以发射穿甲弹,也可以发射榴弹。弹药基数为93发。不过,由于火炮口径的限制,在二战的中后期,它已不能击穿德军坦克的主装甲。1942年中期之后,英军将“马蒂尔达”2型坦克改装成各种特种车辆,如扫雷坦克、喷火坦克、架桥坦克等,一直使用到二战结束。由于穿甲威力不足,在“马蒂尔达”3型坦克上,将主要武器换装为76.2毫米榴弹炮,但它只能发射榴弹和烟幕弹,不能发射穿甲弹,只能作为火力支援车辆使用。
其辅助武器为1挺7.92毫米并列机枪,弹药基数2 925发。早期的“马蒂尔达”2型坦克上,用的是“维克斯”水冷重机枪,身管的外圆直径很大,防盾的开口大,防护上有弱点;后来改为“比塞”气冷重机枪,防盾的形状也有变化,情况就好得多。
其动力装置为2台AEC公司制造的直列6缸民用柴油机,每台的最大功率为87马力,总最大功率为174马力(128千瓦)。两台发动机为并联连接,通过齿轮汇总到一根输出轴将动力输出到变速箱。尽管是民用柴油机,但它是英国较早采用柴油机为坦克动力装置的尝试,这一点是有意义的。后来生产的“马蒂尔达”2型坦克上,换装为2台里兰直列6缸柴油机,总功率达到190马力(140千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