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有“大阪国防妇人会”大字的帐篷里,妇女会员们设立了茶水接待站,她们殷勤接待着走下栈桥的士兵们。这些家庭主妇的身影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报纸首次以《国防妇人会的欢迎队伍引人注目》为题进行了报道。
大阪国防妇人会成立后受到当局的重视,当局希望这一地区妇女组织扩大为全国性的妇女组织。1932年10月24日,700余名穿着白围裙的妇女聚集在东京白木屋礼堂,正式组成了大日本国防妇人会,当天多位陆海军相关人士出席会议。
国防妇人会的统一服装是家庭主妇日常生活的装束——白色围裙,外面斜披上书“大日本国防妇人会”的字带。其组织十分严密,会员不仅有主妇,还扩展到纺织女工、军工厂女工、售货员等各个行业的劳动妇女,就连女演员、女服务员和妓女也加入其中。
在1931年到1945年的侵略战争期间,日本妇女在以国防妇人会为代表的军国主义妇女团体组织下,开展了一系列“铳后奉公”活动。会员们为士兵制作并寄送慰问袋、迎送出发或回国的部队、召开慰问会、寄赠慰问品、吊唁阵亡者、寄赠供品、打扫墓地、慰问军人家属、照顾伤兵、宣传国防知识等等,为前方士兵的侵略行径保驾护航。另外,她们还尽力投入维持日本的国内经济,支持战时体制,客观上对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助纣为虐。
战时体制与军国主义妇女团体
在战争期间,以国防妇人会为代表的军国主义妇女团体直接充当了政府战时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当战争给日本带来人口锐减、伤残士兵结婚难等大量社会问题之际,后方支援工作范围也迅速扩大。政府希望依靠妇女组织把后方支援政策贯彻到每一位女性,军国主义妇女团体于是进行了积极的配合。
当国民总动员运动需要妇女支持侵略战争时;当大批士兵奔赴前线,后方经济建设劳动力资源不足,政府发布一系列法令要求妇女进行劳动奉献时;当战争消耗了大量人力资源、人口锐减成为重要问题时,妇女团体将全国各地的普通妇女组织起来,走出家庭,来到街头、港口和车站为士兵服务。她们组织募捐活动,收集废品并开展节约运动。她们鼓励妇女提早结婚,嫁给伤残军人,为国家多生孩子……这些团体正好弥补了国家在后方支持工作上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代替和补充了国家的行政职能。
受害者与帮凶的双重身份
不可否认,在一个对一个女性一直处于从属地位的国家来说,1931年至1945年期间的侵略战争是日本男性发动的,而在战争的进程中日本妇女间接参与了战争,并对战争持支持态度。战争期间,日本妇女的思想、生活和行动全部与战争联系在了一起,妇女团体、妇女运动家乃至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们所追求的目标与当时的政府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