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59周年纪念日,巫山8旬翁向朝善心底却掀起了波澜:当年他作为志愿军司令部的一名警卫班长,曾亲手给毛岸英捡过遗骨抬过棺材,还与其他战友一道,修墓对其进行安葬。在这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他心底一直有一个未了的“情结”,想去朝鲜祭奠那些英烈。昨天,老人忆起这段往事泣不成声。
珍藏岸英墓照半世纪
向朝善今年78岁,巫山县庙宇镇人,1983年退休后与老伴一道居住在县城。昨天上午,他戴着老花镜从泛黄的皮箱里翻出一张用塑料纸包裹了4层的照片。照片上是一座坟,坟前有一块石碑。
“这个坟墓就是毛岸英烈士的。”回忆起当初的情形,老人抽泣起来。他说,1957年下半年的一天,他在回国的那天上午偷偷跑到毛岸英坟前痛哭了一场,然后向部队的一名宣传干事要了这张照片作纪念。回国之后,他一直将照片珍藏着。
老人的儿子向登平是巫山县大庙中学的一名教师,他说,自小就知道父亲参加过抗美援朝,每当父亲聊起那段经历时,就会把毛岸英的坟墓照片拿出来给他们看,“他讲述当年的故事,有时声泪俱下。”
本要送岸英遗骨回国
1952年12月,向朝善在巫山参军后来到重庆主城,然后与兄弟部队一道开赴朝鲜,被分在志愿军直属司令部警卫团4连1排任一班班长,负责保卫彭德怀等首长。
向朝善称,1950年11月25日下午,时年28岁的毛岸英遭敌机轰炸不幸牺牲,按规定当时在战斗中牺牲的同志一律执行就地安葬,每座坟前竖一块木板,写上牺牲者的姓名和籍贯,便于日后查找和收挖,毛岸英牺牲后也是这样就地安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