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在我与三浦老头儿交往的一年之中,这个原日本海军少尉重视历史、重视情报收集的程度,着实让我惊叹不已。更让我感叹的就是日本老人们的孤独和无聊,他们抓住一个谈话对象,就能倾其所有地讲解,而且不厌其烦。
我让三浦详细说明1894年7月--1895年3月历时8个月的甲午海战的情况,以说明情报战的重要性。三浦老头儿乐此不疲。
三浦说据他在博物馆查找史料佐证,甲午海战前,日本海军并不知能否最后取胜。但这次战争日本方面是蓄谋已久,做了充分准备的。日本还没正式建立海军就强烈地要求对外侵略扩张。1874年日本曾武力侵犯台湾,1879年日本吞并了琉球国。而且,这时日本已经积极向朝鲜扩张其侵略势力,并且企图对中国实行侵略战争。1880年日本参谋本部长山县有朋写呈天皇的一篇《邻邦兵备略》已经明确说明,为了准备对中国战争,扩充军备是当务之急。从1885年起,日本进行10年扩军计划,这个计划提前三年于1892年完成。1893年,日本成立战时大本营,作为用武力吞并朝鲜进而同中国作战的准备。
1894年,日本趁朝鲜东学党起义,出兵侵占朝鲜。当时日本情报部门获悉,北洋水师虽比日本海军强大,但军心涣散,分帮分派,不能一致对外。且北洋海军统帅丁汝昌畏葸无能,难胜统领之任。和伊藤博文一起留学英国的林则徐的孙子林泰曾以及刘步蟾、严复等人,曾联名上书清政府,希望“重兵保卫旅顺、威海卫、刘公岛等军事要塞炮台”,却被丁以“日本乃区区岛国,何足道哉”为由压下。中国清朝政府、清朝军队不许下级说话、扣压御敌之良策的恶习,实际上帮了日本人的忙。当时日本海军了解到,北洋水师“定远”、“镇远”、“济远”三舰上有德国水手42人,北洋舰队副统领是英国人琅威理。日本推断,外国人不会为中国利益浴血奋战。战事一起,外国水手果然力主投降。
许多秘密情报是怎样获得的呢?北洋水师高级将领中聘用了英国人、德国人。日本派遣女间谍打入这些人出入的外交场合、娱乐场所,想方设法探听窃取情报。
1894年9月17日,日本舰队挂上美国国旗,突袭北洋水师。北洋水师仓促应战,“致远”舰被日军鱼雷击中,邓世昌与全船250人一起阵亡,日军获胜。
日本情报机关调查证实旅顺周边只有守军13,000人。从10月24日起,日军以3万余兵力分3批在花园口登陆,11月攻陷旅顺。当时号称“东方第一”的旅顺要塞、中国苦心经营16年之久的重要军事基地被日军占领后,4天之内杀死6万余人,中国从此失去了修理军舰的船坞。
情报机关从北洋水师外国水手那里得知:旅顺军港危机,丁汝昌请战,被李鸿章驳回。北洋舰队只得困守在威海卫军港内。
12月14日,日本大本营下令进攻威海。1895年1月20日,日军在荣成湾龙须岛登陆,没有遇到一兵一卒抵抗。荣成陷落后,又从后路抄袭威海,如入无人之境。30日,攻下威海军港南北两侧炮台,日本海军封锁了军港的出口。海陆双方同时向停泊在威海港内的北洋舰队开炮,北洋舰队的“定远”、“靖远”、“来远”、“威远”等舰先后被击沉。
三浦向我介绍:
100年前,排名世界海军第8位的北洋水师败给了世界海军排名第16的日本海军。今天,你们中国总说“落后就要挨打”,那么武器不落后也挨打,那又是什么原因呢?你们的“不许说话”大概就是“落后”的原因吧。起码我这个原日本海军少尉这么思考问题。
三浦向我介绍:
日本历史书中都有情报部门的详实记录:威海卫海战后,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在英国海军留学回来的优等留学生林泰曾、刘步蟾也都自杀。优等留学生严复则退入书斋,于1896年翻译出版了《天演论》,提倡“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三浦对我说:
可能你们中国人都不知道甲午海战对于我们日本国的重要性。只此一战,日本就改变了自己的形象,由一个原先并不起眼的东方小国,因海战胜利而让当时的英、美、德等列强刮目相看。而且,这场战争还使我们日本经济状况突然好转。当时我们日本的外务大臣井上馨兴奋地说:“一想到现在有38,000万日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或私人都顿觉无比地富裕。”日本政府将战争赔款这笔钱除去做教育经费、皇室款项等等外,把其中一部分投入产业革命,一部分用来扩充军备,还有一部分充做改换金本位制的资金,促使日本实现了经济起飞,使日本原有的2767家工厂猛增到7640家,302家银行猛增到1752家。侵略他国带来的好处令人瞠目,我们日本很快地跻身列强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