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人最早照容饰面的方法是站在平静的水面前以水鉴形,以水为镜,我国《尚书》、《国语》等古籍对此均有述及。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磨光的金属表面也能映像,于是一种古代的镜子——铜镜,便应运而生了。

这时期的铜镜呈现出了精美华贵和光亮如银的品相,备受社会各阶层的喜爱。冶铸工艺除了继承秦、汉时代的技术外,还新创了金银平脱、螺细嵌镶、金壳、银壳、铅花等。特别是在造型方面打破了圆、方形的传统样式,新创出了葵花形、菱形、八角形、六角形、亚字形等多种形制。制作出多采浮雕、阳线雕刻、减地平雕、阴刻与浮雕相结合等手法、刻绘人物、动物、植物、几何纹等图案,图案的布局对称合理,体现了大唐盛世社会升平的景象和追求富丽堂皇的审美观。
湖北襄樊市文物管理处收藏的唐代八菱天马仙鹤纹镜,直径22厘米,边厚0.9厘米。铜镜造型为八角菱花形,半圆球钮,宽沿。镜背高弦纹分作内外二区,内区主题突出,高浮雕塑出海马和仙鹤。
海马,其实是海中的一种鱼,头像马,尾巴能卷曲,能直立游动。但铜镜上的海马在这里并不是指海中的鱼。中国唐代马的艺术形象十分丰富,铜镜上的海马为“似马非马”的怪兽形象,是受汉代“天马”神话传说的影响。《史记·大宛列传》:汉武帝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云,及得大宛汉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名大宛马曰“天马”云。还有的学者认为“海马”有可能是指海外来的马。
铜镜的主区以起舞的天马与仙鹤相间置,云纹相隔,表现出仙鹤与天马似奔、似舞飞于太空。边沿上饰四朵葵纹与云纹间隔,整个图案协调、典雅有致。
《汉书·礼乐志》:“太以赐天马下……天马来,龙为媒,游闾阖,观玉台”。释意为天神太一赏赐的神马。它和龙一样可乘升天,邀游寰宇。唐代艺术家们的想像力非常丰富,将天马的形象运用到实用艺术品中,镜中天马作飞驰状,四蹄舒展有力,肩背飞翅自然生风,鬃毛与尾飘动,躯体丰腴柔健,四仙人骑马跨鹤,凌空飞翔,仙人背后飘带舒卷,衬托出飘飘然然的神情。动感强烈,天马仙鹤展翅起舞于空中。天马与仙鹤在云朵的相引接下向一个方向飞翔,嬉戏追逐,栩栩如生。外区呈花口八角状,边缘饰四组葵花纹和四组云纹相隔对称,用阳线雕刻成轮廓线,同内区主题相映成趣,整器制作工艺细致考究,现仍光亮鉴人,是唐镜中代表性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