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丞又名水中丞,是贮存砚水的小盂,最早约见于汉代。水丞有玉、石、瓷、紫砂等用材,但以端砚石

端砚石中的子石是指砚岩风化崩落于溪涧流泉中的岩体碎块,经水流长期冲刷磨砺而形成的边角圆滑的卵形天然石材。子石在古代砚著中多有记载,而以宋代米芾《砚史》的论述最为准确。清代吴兰修《端溪砚史》把子石归入石璞条目之中,视为砚材之一。而在这件大水丞的设计中,端砚艺人打破了子石作砚、水丞器型小巧的传统,大胆地采用整块完整的端溪子石挖空制成长43厘米,厚12厘米的大型水丞,外部保留了子石浑然一色的天然土金色皮壳,剖开的口沿可见皮壳下为一层黄端,再内里为微带玫瑰红的豆青色绿端石肉。大璞不雕,道法天然,使人顿生置身于青林幽涧的盎然野趣。
绿端与黄端同为端砚中的传统石材,清代砚学家景日畛《砚坑述》有较详细的论述,纪晓岚更把绿端

随着现代书写工具的改变,水丞与端砚一类的古代文房用具已失去其实用性,而向着观赏性、艺术性转换。此“金包翠”端溪子石水丞正是此类与时俱进的新型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