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炉在古时为达官贵人冬日取暖的用具,手炉除了用作焐手取暖之外,有时也用作香熏。规格大小不一,造型各异,纹饰多样。
元伊世珍文曰“冯小怜有足炉曰辟邪,手炉曰凫藻,冬日倾刻不离,皆以其饰得名”,见《辞海》1205页。又如曹雪芹著《红楼梦》第八回中有这样一段话:“……可巧黛玉丫环雪雁走来,给黛

认识一代炉圣张鸣岐所制的铜手炉,源于几年前在孝感一藏友家里,欣赏到一只椭圆形小手炉,有提梁,紫铜质,炉体厚重,通高8厘米、长14厘米、从炉底磨痕看,铜质好,炉面稍抛光,腹微鼓斜收至平底。盖向上隆起,炉盖以不同的对称植物吉祥图案镂空雕刻而成,工艺精湛、富丽华美。高手镂雕,无丝毫匠气,手法细腻,纤毫必备,诚乃绘画大师的手笔,镂刻专家的技艺。器身为子母口,盖子套合,浑然一体,炉底有竖排阴刻“张鸣岐制”篆书款,所刻篆字刀法功底深厚,一气呵成,古朴自然,器底与刻款包浆熟旧一致,无后仿补款之嫌,为开门之物。同时看得出几百年来岁月所留下的沧桑痕迹及人手把整个手炉摩挲得圆滑而润润泽,其包浆和锈色古意盎然。
这只手炉从器物造型、周边轮廓的规整和炉盖精细的纹饰锻镂工艺来看,无一不体现着名家制作的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