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国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农民大起义——太平天国时期所颁发的一件“太平天国良民牌”,十分珍稀。现藏在安徽望江县博物馆,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藏品。该良民牌保存完好,纸质皮纸,竖形,长47、宽34厘米,上缘横印“太平天国良民牌”七字,上面盖有长方形“太平天国殿右拾贰检点”朱红大印,颁发时间为“太平天国癸好三年(1853年)十一月廿一日”(注:因过去对丑字忌讳,故将丑字改为好字,实际上是癸丑三年)。文字内容是“安徽省安庆郡望江县北门十里乡距城十五里,太平天国中军前三十营左营前街伍卒朱见司”,另写有全家人的姓名、年龄、排行以及全家人口的总数等。(如图)
据考证,癸丑三年(1853年)冬,太平天国在天京(南京)定都,这一巨大胜利,极大地
震撼了当时的清朝统治,清政府便在全国范围内调集军队,组织地方团练,企图进攻太平军。与此同时,英法两国对我国发动了新的侵略战争。太平天国的领袖们紧张地进行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建设工作,主张地方政权应以军事组织体系来建立。一方面在行政机构上分中央、省、郡、县。省、郡、县*为地方政权,省级政权由中央直接派遣丞相、检点等官员,郡设总制、县设监军、中央政权委任。县以下为基层,另一方面在《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仿行太平军的组织体系把农民编制起来,建立地方政权、设立军帅、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伍长等官 ,均由人民群众推举本乡人民充任,称为乡官。这样有一大批在斗争中涌现出来的劳动人民的优秀分子直接参加了政权,从而使太平天国政权有了更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坚定的阶级基础。同时还规定全军战士,平时,首领督之为农,有警则首领统之为兵,杀敌捕贼,城乡基层每二十五家为一两,作为太平天国的最基本的单位,每两设两司马一人,总管二十五家的生产、分配、行政司法、教育、礼俗以及军事训练等。另还规定凡每二十五家中,为农者赏,惰农者罚,凡天下官农,要遵守十款天条,官或违犯十款天条及逆命令受贿弄弊者则为奸,由高贬至卑,黜为农;民能遵条例及力农者则为贤为良,或举或赏。民或违犯条例及惰农者则为恶为顽,或诛或罚。颁发良民牌的这种形式,充分体现了“军民合一”、“军政合一”的内涵特征,全民皆兵,招之即来,来之能战。这种富兵于农,赏罚严明的精神,影响甚大,连当时太平军的顽敌曾国藩、张德坚等人,也不得不承认太平军的军制“有法制”,军目“有条理”、“其大小相制、视众为寡,臂使指应,颇能联络一气,分合咸宜”,是一支“坚不可破”的军队。因此这件“太平天国良民牌”的发现和收藏,其历史研究价值可见一斑。
(2005年9月21日8版)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