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随着伦敦佳士得春拍的槌声响起,元青花鬼谷罐拍出了中国艺术品有史以来的最高价,从此至正型元青花瓷器,已经不止是中国人的国宝,而一跃成为世界级的艺术品明星。然而随着元青花热的不断升温,元青花仿品也以排山倒海之势滚滚而来,一场李逵真品和李鬼仿品之间比例悬殊的恶战越演越烈。随之而来的元青花研究,也纷争不断,战况空前。诸如“中国民间没有元青花”,“元青花的研究在国外”,以及“天价的鬼谷罐是真是仿”等等争论甚嚣尘上。元青花的研究,犹如进入了战国时代,每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让人无法适从。
值此纷乱之际,笔者有缘收到了元代至正六年的二块瓷券,其中的一块瓷券上就有元瓷的一些记录,它为当前元青花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在此让我们寻着这二块瓷券的线索,来探寻元青花的踪迹
吧!这二块券本身都是用瓷土烧成的,从券中文字内容来看,笔者认为,第一块是元代墓葬中的买地券,第二块是随葬瓷器之清单。
古代墓葬有一套特定的模式,一般在墓室里要置放路引(通行证)、镇墓文或镇墓兽(护身符)、买地券(阴界的地产证书)、遣册(随葬器物清单)等。所以这二块瓷券,第一块是买地券,第二块应是遣册。
笔者就此瓷券,查阅相关资料,以下分别从瓷券本身之用料、瓷券书写格式、瓷券之内容、券上所及之瓷器等几方面,进行行考证分析。
一、瓷券本身分析
首先从瓷券本身的胎土、釉面、青料及字体等几方面来分析。
1、胎土
这二块瓷券之胎土呈米白色,胎质粗糙、较疏松,状似发酵过的面粉团,胎中可见很多细小的孔隙,胎底还可见一些垫烧的窑渣。这些都符合元代麻仓土胎质的特征及烧造工艺。
2、釉面
釉色白中带青,釉面气泡疏朗,大小不一。且有许多缩釉点,缩釉点处有土浸痕,釉薄处可见面粉团状的胎质。这些也符合元瓷的釉面特征。
3、青料
本券所用青料呈藏青色,有些笔迹粗重处有黑褐色的铁锈斑沉着,凹陷深入胎骨。这些也是苏麻尼青的特征。
二、买地券格式之考证
第一块瓷券全文如下:
维
大元至正六年,岁次丙戌闰十月二十八日。饶州路浮梁州,兴西乡里仁都,赵家建王公岭。舒子仁以先考舒英二朝奉,于至正四年七月初七巳时殁故。今以龟筮协从,相地惟吉,宜于本州安西乡鱼步都阳府滩竹坞山之原,为宅兆安厝。谨用钱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贯文,兼五练信币,买地一段。东止青龙,西止白虎,南止朱雀,北止玄武 ,内方勾陈,分掌四域。丘承墓伯,谨备界封。道路将军,齐整阡陌。若辄干犯诃禁,将军亭长,收付河伯。今以清酌蔬菜,共为信誓,财地分付,工匠修营,永保无咎 。若违此约,地府主吏,自当其祸 ,主人内外存亡,悉皆安吉。急急如五帝主者女青律令。
至正六年闰十月二十八日
契
见人年神
书人月符
运钱人主薄
第二块全文如下
维
大元至正六年,岁次丙戌闰十月二十八日。饶州路浮梁州,兴西乡里仁都,赵家建王公岭。舒子仁以先考舒英二朝奉,于至正四年七月初七巳时殁故。今以龟筮协从,相地惟吉,宜于本州安西乡鱼步都阳府滩竹坞山之原,为宅兆安厝。谨用钱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贯文,兼五练信币,买地一段。东止青龙,存青花白釉磁,九十九付 西止白虎,存刻花白釉磁,九十九付 南止朱雀,存红花白釉磁,九十九付 北止玄武,存白花红釉磁,九十九付 内方勾陈,分掌四域。丘承墓伯,谨备界封。道路将军,齐整阡陌。若辄干犯诃禁,将军亭长收付河伯,今以清酌蔬菜,共为信誓,财地分付,工匠修营,永保无咎 。若违此约,地府主吏,自当其祸 ,主人内外存亡,悉皆安吉。急急如五帝主者女青律令。
至正六年闰十月二十八日
契
见人年神
书人月符
运钱人主薄
买地券又叫做“墓”,“地券” ,从汉代就出现了。买地券上所写购买的土地都是死者所用之墓地,也是墓地主人与阴界土地公所定的一个契约。古代买地券的书写有一定的格式,其格式从南北朝定型以后,历代沿用,几乎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一般先写时间地点及死者姓名,然后是方位四至,墓葬神煞,最后是道教咒语。在此分别摘录唐代和宋代的二块地券作为参考:
《大唐天复元年十二月成都府华阳县秦温地券》:
“维
大唐天复元年,岁次辛酉,十二月己卯朔,二十四日壬寅。今有成都府华阳县灵关坊大道弟子秦温,就当县界普安乡沙坎里,将信钱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贯文买地,敬造千年之宅,万岁石城,今蒙就了,不敢不谘启。告天上地下土伯山灵地祗:左至青龙,右至白虎,前至朱雀,后至玄武,今日封闹封闭,诸神备守,温长生万岁,富贵长久。石人石契,不得慢临,若人吉宅,自有期其契,天番地倒,方始相会。今日吉良,告诸封闭。主人口口富贵高迁,子子孙孙,永保万岁。急急如律令”
此唐券当系1949年前成都地区出土,四川联合大学东区图书馆亦藏此石拓本。
《后蜀广政十八年十二月眉州彭山县宋琳地券》:
“维
广政十八年太岁乙卯十二月乙亥朔二十日甲申。大蜀国眉州彭山县乐阳乡北通零里殁故宋琳地券。然琳生居郡邑,死安宅兆,昨去十月二十三日倾背,今葬协从。相地袭吉,宜于上代营内庚地,置造□宅。东至青龙。西至白虎。南至朱雀。北至玄武。上至青天。下至黄泉。内方勾陈,分掌四城(域)。丘承(丞)墓陌(伯),封步界畔。道路将军,整齐阡陌。阡(千)秋万岁,永无殃咎。若辄有犯诃禁者,将军、佰(陌)长付河伯。今用酒脯钱财,共为信契。财地交度,工匠修营,永保求(休)吉。知见人岁月主者。保人今日直苻(符)。故气邪精,不得忄干吝。先有居者,各去万里。如为(违)此约者,地府主吏,自当期祸。主人内外,存亡安吉,一如五帝使者女青召(诏)书契券。急急如律令”。
从以上二块唐宋地券与本文之元代地券相比,其内容与格式,可以说是大同小异,一脉相承。
三、地券之时间、地点、人物之考证
1、墓葬时间
该墓葬的时间是“大元至正六年岁次丙戌闰十月二十八日”。
这是一个很特殊的时间,那就是闰十月。因为并不是每年都有闰月。笔者考证了台湾中央研究院
计算中心的万年历资料,证实了元至正六年确定是丙戌年,而且那一年就有闰十月。元至正六年丙戌年即公元1346年, 2006年也是丙戌年,正好过了十一个甲子,也就是说这一墓葬至今已整整660年了。
2、券上地址
该地券上有二个地址,一个是墓主人生前的居住地:“饶州路浮梁州兴西乡里仁都赵家建王公岭”,另一个是墓葬的所在地:“本州安西乡鱼步都阳府滩竹坞山”。
上述地址中的“路”、“州”、“乡”、“都”是元代的行政划分区,分别相当于现在的省、市或县、镇、乡这四级行政区。
据《元史·地理志十四卷》记载:“饶州路,上。唐改鄱阳郡,仍改饶州,宋因之。元至元十四年,升饶州路总管府……浮梁州,中。唐以来为县,元元贞元年升州。”《明史卷四十三志第十九 地理四》记载:“饶州府,元饶州路,属江浙行省……浮梁府东,元浮梁州,洪武初降为县。”
从以上元史和明史的资料中可以看出,只有在元元贞元年1295年至明洪武二年1369年这段期间,才用“饶州路浮梁州”这样的地名称谓。明洪武以后就改称为 “饶州府浮梁县”。
另据《景德镇陶录卷一》记载: “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去城二十五里,在昌江之南,故称昌南镇”。从唐代至清代,景德镇仅仅是浮梁州县管辖下的一个市镇。也就是说 “浮梁州兴西乡”就是现在景德镇所在地。
兴西乡在浮梁县西南,辖里仁、镇市等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浮梁县二区里仁乡。中华人民
共和国建立初期,为浮梁县一区里仁乡。至于“赵家建王公岭”则无从考据,应是里仁都内的一个村落。从以上地理资料查证,可知该墓主人生前,应住在现在景德镇市附近。
其墓葬所在地“本州安西乡鱼步都阳府滩竹坞山”。查阅《景德镇陶录》之景德镇地图,可见“阳府山”和“阳府滩渡”,推测阳府滩竹坞山也应在“阳府滩渡”的东北方。也就是今天浮梁县周边。
3、人物
“舒子仁以先考舒英二朝奉,于至正四年七月初七巳时殁故”。也就是说该墓主人名叫 “舒英
二”,其称谓为“朝奉”。
据《宋史》卷170志第一百二十三职官十杂制记载:“太平兴国元年,改正议大夫为正奉,通议大夫为朝奉,朝议郎为朝奉。”显然“朝奉”在宋朝是一个官职,但这一官职元代已废除。北宋末年,民间已将“朝奉”这一称谓转指地方富豪和名绅,如《水浒传》里的祝朝奉便是。所以此文中的“朝奉”也应是地方富豪名绅的尊称。也就是说墓主人舒英二,是元代浮梁州兴西乡的一位富绅。
另据《景德镇陶录》之古窑考中记载:“宋时吉州永和市窑,即今之吉安府卢陵县。昔有五窑……五窑中,惟舒姓烧者颇佳……相传陶工作器入窑,宋文丞相过时,尽变成玉。工惧事闻于上,遂封穴不烧,逃之饶,故景德镇初多永和陶工,按此亦元初事。”
巧合的是,该墓主人也姓舒,而且拥有这么多种类齐全的元瓷大器,所以笔者合理地推测,该墓主人舒英二,除了是当时浮梁州的一位富豪名绅,很有可能还是宋代永和舒窑的后人,或是当时景德镇瓷窑的主人,或是当时元瓷的收藏家,总之是与元瓷有很深渊源的人。
四、地券内容之考证
元代(1271~1368年)是一个道教盛行的年代,当时中原的百姓信奉道教,不仅日常生活与道教息息相关,元至正十一年象耳瓶(大维德瓶)的铭文就是明确的事证。在死后更是按道教的仪式安排后事。
1、 择地买地
“今以龟筮协从,相地惟吉,宜于本州安西乡鱼步都阳府滩竹坞山之原,为宅兆安厝。谨用钱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贯文,兼五练信币,买地一段。”
就是说,舒家先用龟筮占卜的方式,选了一块风水宝地,地址在浮梁州安西乡鱼步都
阳府滩竹坞山。然后用99999文钱买了此地。这里的99999钱,应是指阴界的钱数,是一个虚数,而非实数。从以下的二块宋代买地券就可得到证明宋代天圣十年八月,并州的一块买地券:“大宋天圣十年岁次壬申,八月庚子朔,二十一日庚申,并州右厢开食店王信迁,奉上代父母,于阳曲县武台乡盈村税户白千处,立契买到地一亩二分,置围两座,各长十一步,各阔九步,准作价钱九贯文,折计阴司钱九万九千九百九十贯……卖地主白千,男白诚”。
明道二年(1033年)八月,并州的另一块买地券,也记录了墓主的家属购买这块墓地的情况:“明道贰年岁次癸酉,十月癸巳朔,八日庚子,陶美迁奉三世者主,在并州左第一厢大铁炉为活,买到阳曲县武台乡孟村,百姓刘密地贰亩,准作价钱壹拾贰贯伍百文(市陌)。其地阳间并无差税,阴司东王公、西王母处,折钱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贯九文……”。
以上二块买地券,可以看出阳间用实价“九贯文”及“壹拾贰贯伍百文”买的地,都折合阴司的虚钱“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贯文”。 也就是说,阳间不管用多少钱买地,都折阴司钱99999贯文。大多数唐宋买地券上书写墓地的价格时,往往只写:“仅用钱九万九千九百九十贯文”等,这一习俗至元代也延用。
2、方位和瓷器
本文第一块地券中写道:“东止青龙,西止白虎,南止朱雀,北止玄武 ,内方勾陈,分掌四域”。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勾陈,分别是主管各个方位的神煞。宋代王洙等所纂集之《地理新书》,有一段文字说明若触犯这些神煞所引起的严重后果。“右,青龙,犯之,三年内害家长及子孙;朱雀,犯之,主县官文书、公讼争斗;白虎,犯之,主年内害子孙;玄武,犯之,散失钱财,盗贼”。当然如祭这些神,除了可免以上这些灾害,还能保佑子孙后代。
在另一块遣册中则记载 “东止青龙,存青花白釉磁,九十九付; 西止白虎,存刻花白釉磁,九十九付; 南止朱雀,存红花白釉磁,九十九付; 北止玄武,存白花红釉磁,九十九付。”
因青龙属木、主东方、主青色,故在东方放上以青色为主的青花白釉磁。 白虎属金、主西方、主白色,故在西方放上以白色为主的刻花白釉磁。朱雀属火、主南方、主红色,故在南方放上以红色为主的红花白釉磁。 玄武属水、主北方、主黑色,可能当时景德镇窑并无黑釉磁,所以放了白花红釉磁。在此以瓷器所代表的不同颜色来增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神煞的法力,让它们好好地庇佑墓主人及其后代。这里把瓷器当作改善风水的法器使用。
3、墓葬神煞
“丘承墓伯,谨备界封。道路将军,齐整阡陌。若辄干犯诃禁,将军亭长,收付河伯”。
这里的“丘丞”就是主管墓地所在的山丘之神, “墓伯”当然就是主管墓地之神了。 “谨备界封”就是让它们管好墓地边界。
“道路将军”这里的“将军”则是主管墓地道路的武将。“齐整阡陌”,阡陌指田间的道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 这里是让“道路将军”管好田间通往墓的道路。
“将军亭长”,这里的“亭长”,应指主管墓门的神煞,就是相当于门卫保安。在《大业六年陶智供买地券》中区分得很清楚:“魄门监司、墓门亭长”。
以上整段的意思,就是让“丘丞墓伯”、“将军亭长”这些神煞,各司其职,管好山丘墓地及通往墓地的各条道路及墓门,不要让阴阳二界的盗人和孤魂野鬼入侵墓地。“丘丞墓伯”、“将军亭长”这些都是道教天师道里的神煞。
4、道教咒语
此券最后有一句“急急如五帝主者女青律令”,这是一句道教的咒语。
“女青”是何方神仙,在《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有一段有关女青的记载:“女青曰:一切众生展转轮殁,生死报对,祸福应现,毫末无差,并使三元之日三官考籍之宵,分配死生,定其贫
富,人鬼二路,禽兽万端,合受福者则当列字左宫,刻名左府,合为鬼为畜者,则当书名右府,刻字右宫,各俟考限之期也。”再来看一看《女青鬼律》:“天师曰吾受太上敕教,切令以示天民;今知禁忌,不犯鬼神灵书女青玄都鬼律令,使汝曹皆悉知闻,逆者还顺,恶者还善,改往修来,当依鬼律令。”在该书第五卷,还有“大道垂律,女青所传”等句子,这证明《女青鬼律》是太上大道君所制订的,由女青传述众人。女青既是道教大神的使者,又掌管玄都中宫鬼律,所以她就具有强大的镇伏万鬼的威力,买地券、镇墓文称女青名字,正是借助于她的这种镇鬼威力。
5、券上字体
此二券中将“瓷”皆写为 “磁”,据《景德镇陶录》之卷八第三四记载:“磁、瓷字,不可通。瓷,乃陶之坚致者,其土埴壤。磁,实石名,出古邯郸地,今磁州。州有陶,以磁石制为坯烧成,故曰磁器。非是处皆称磁也。闻景德镇俗,概从磁字书称” 。也就是说清朝以前,景德镇习惯将“瓷”写成“磁”。所以此瓷券上的“磁”字,也符合时代的特征。还有将“釉”写成“石由”,这也是古代写法。
五、综合分析
一地券真伪判断
首先从地券本身的瓷质来看,无论胎土、釉色、青料也都符合元瓷的特征。其次从地券的时间地点的考证与元代无出入,再从地券的内容格式及书写模式和字体也属元代风格。从以上各个角度分析都看不出一丝一毫仿制造假的痕迹,所以可以确定这二块地券是元代的无疑。
二墓中瓷器分析
1、瓷器种类之分析
从瓷券的时间地点来看,墓主人舒英二生前是浮梁人,死后也葬在浮梁,说明其与浮梁有深厚的渊源,而浮梁正是景德镇窑瓷器的发祥地。墓主人死时又是元代至正年间,这时也是至正型元瓷制造的全盛时期。按瓷券所写,此墓瓷器种类至少四种,即青花白釉磁、刻花白釉磁、红花白釉磁、白花红釉磁。从这些瓷器的名称就不难看出,应该都是至正型元瓷。
2、瓷器数量之分析
从券中记载之藏瓷数量,四个方位各“九十九付”这个数字。笔者认为,如是以祭神镇墓之法物来说,则应与“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贯文”一样同为阴界之数,也是一个虚数。但如是以陪葬品来说,则应为实数。但从此券记载瓷器所放方位来看,还是以阴数的可能性为大。也就是说不管每个方位所存瓷器的实际数量是多少,都折阴数虚数“九十九付”。一般来说,实数一定是比虚数少。所以笔者认为该墓藏瓷实际总数应少于396件。具体该墓藏瓷实际数量是多少,笔者也没有第一手资料,但就笔者所知,这一坑的元瓷应不在少数。
3、瓷器功用之分析
券中记载:“东止青龙,存青花白釉磁,九十九付;西止白虎,存刻花白釉磁,九十九付;南止朱雀,存红花白釉磁,九十九付;北止玄武,存白花红釉磁,九十九付。”从以上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此墓中的瓷器,除了作陪葬品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功能,那就是作为改善风水,祭神镇墓之法器。因瓷器是用火烧土而成的,以五行属性来说,属火属土,土中含火,墓穴本身五行也属土,在墓中放入含有火性的瓷器,火生土,故有生旺墓穴风水及墓主家运之作用,且瓷器又不会腐坏,所以用瓷器作为祭神镇墓之法器也不无道理。
这种将瓷器当作四方风水法器的墓葬方式,究尽只是此墓单一的个案而已,还是元代景德镇地区墓葬的一种普遍习俗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如果这真的是元代景德镇地区的一种墓葬习俗,那么试想一下,每个墓穴都有四个方位,只要在每个方位放上几件瓷器,穷人用小盘小碗,富人用至正型大器,那么一个墓穴所需瓷器的数量,就少则十几件,多则几十件,甚至上百件了。这种以每个墓穴乘以四的用瓷量来说,一般家庭只要死人,可能家中所用的大小瓷器多数都要放到墓里去了。如此惊人的墓葬用瓷量,可能就是造成元青花瓷器像谜一样失踪的原因吧!这只是笔者的一个大胆推论,希望大家共同来探讨。
六、结论
在中国瓷器史上,几乎没有元青花瓷的记载,几百年来,中国人一直以为元代没有生产瓷器,直到50年前,英国人发表了至正十一年象耳瓶后,中国人才知道,元代不仅生产瓷器,而且还如此的精美绝伦。但为什么元青花瓷器,在元以后的600年中,奇迹般地在人间蒸发了?对此众说纷纭,到目前为止这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元至正六年舒英二买地券”的出土,也许可以帮我们解开这个谜团,至少让我们多了一个思考的方向。从此券中我们看到,元代至正型瓷器,除了人们日常使用外,也是墓葬的风水法器。不仅是阳间人们喜爱它,也是阴间鬼神的最爱。当我们元代的祖先们离开人世,就把它们都带到了地下祭神去了,只有少数几只漏网之鱼传世元青花留在地面上,至正十一年象耳瓶就是一例。故从元代以后,在中国的土地上,几乎看不到元青花,而只有远销国外的元青花,留传于世,所以人们还以为至正型元青花只是外销而已。
随着这几年国内大兴土木,挖地十尺,沉睡地下多年的一些元代墓葬被翻了出来,“元至正六年舒英二墓”就是其中之一。该墓中的买地券及元青花的问世,对目前元青花的研究将有很大的帮助,一些有关元青花的理论和数据,将会受到很大的挑战。
1、 元青花的失踪,可能与元代实行道教的墓葬习俗有关。本文观点
2、“至正型元青花都是外销”这一理论,将有进一步讨论的空间。
3、“国内民间没有元青花精美大器”的论点,将不攻自破。
4、 “全世界元青花只有四百件”的记录,将被刷新。
5、 一些从未见过的元青花器形和图纹将出现。
6、 元青花的某些“孤品”之说,将出现重大的冲击。
至正六年舒墓中的元青花瓷券及元青花瓷器的出土,一方面给元青花的研究带来一些很好的资料。但另一方面,因它是非官方出土的,出土后已全数散落民间,这也给这些元青花的正名,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尤其当今仿品大行其道,而真正认识元青花的人又不多。当这些出土的元青花精品与一大堆的仿品混在一起时,它的下场是可想而知的,这是目前国内出土元青花的最大悲哀。也是笔者撰写此文最大的用意所在,希望能借此文抛砖引玉,让失落的元青花真品受到更多的关注,让国内的元青花研究更上一层楼,让我们能为保护元青花作一些努力。
2006年,正值墓主舒英二及这批元瓷下葬整整660年。在此谨向墓主人舒英二及在天之灵,表示最高的敬意!
以上是笔者就“元至正六年舒英二之瓷券”所作的考证与分析,因所知有限,难免挂一漏万,不当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正。
(2006年3月8日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