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比利时西部边陲的伊泊尔镇便热闹起来,人们在这里将举办一年一度的抛猫节。法国人、德国人、荷兰人也都纷纷驱车来到伊泊尔镇,同比利时人一起欢度这个猫节。
抛猫节起源于中古时期。据说,那时候鼠疫流行,人们为了止住鼠疫,于是向老鼠求情,并把老鼠的天敌——大大小小的猫从高处抛下摔死,以讨好老鼠,让他们高抬贵手,给人类留一条生路。后来,人们又觉得猫死得冤枉,对不住它们,于是就把这一天定作猫节,以纪念那些冤死的猫。
在猫节那天,伊泊尔的街头巷尾、地上空中,到处都是猫的广告。画着猫脸的孩子们天真烂漫,在人群中穿来挤去,嬉戏打闹。商店里、小摊上,卖的都是与猫有关的纪念品。在镇中心的广场上,两只由小孩扮成的小黑猫被关在木笼里,旁边还有两个全副古代装束的武士在旁边看守着。据说这是两个即将要押赴刑场、执行死刑的“囚犯”
猫节化妆游行一般是在下午3点开始。先头部队是一队穿着猫衣、戴着猫帽的猫鼓乐队,它们敲着鼓乐缓步行进,几十只身穿紧身衣的小黑猫紧随其后。这些小黑猫非常活泼可爱,他们有的坐在马车上,有的穿着旱冰鞋,时而还“咪咪”地叫上几声,逗得跳边的观众哈哈大笑;他们时而又把糖果抛向人群,引得孩子们跟在小猫后面跑着、抢着、叫着、笑着,无比开心。
后面的化妆游行队伍大都排成方阵队形。游行的人兴高采烈,载歌载舞,通过表演和模型,向人们讲述猫的历史、传统和故事。相传人们对猫的崇拜始于公元前1000多年,此时游行队伍中便出现了一个象征着古埃及猫的圣城的巨大模型,那些身穿华丽服饰的达宫显贵们纷纷前往朝拜。
那些由妙龄少女扮装的白猫和花猫,随着欢快的音乐,表演着各种舞蹈,有时还摆出一些哈意深远的造型。还有一些表演就好像是中国的童话剧,如小白猫怎样勇敢地赶走老鼠、保护谷仓,小花猫如何机智地救起了受伤的小鸟等。“猫后”的出现使人们欢呼雀跃,只见由一个漂亮少女扮装的“猫后”,端坐在装饰华丽的花车上,在群猫的簇拥下,缓缓行进,显得是那样的雍容华贵、光芒四射。她不时地向两边的观众招手致意,有时还投以飞吻,从而赢得观众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到了中世纪,猫的厄运开始了。据说是因为人们怀疑猫是女巫的化身,而黑猫更是不祥之兆,于是开始厌恶猫和杀猫,那些倒霉的黑猫更是在劫难逃。游行队伍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场面和故事:两只黑猫吃掉了老鼠马基家的成员,马基于是集合了一支由老鼠、田鼠和狗组成的联军,向猫城发起攻击,最后攻克了城堡,并抓住了那两只小黑猫……
公正的法庭对这桩“猫鼠案”进行了公开审理,最后以“吃鼠罪”判处两只黑猫死刑。这时,一辆装有火药的模型车缓缓前进,车上放着一只大木桶,被判死刑的猫就要在这里处决。还有与猫为伍的女巫也被人们关在木笼里游街示众。当模型车经过中心看台时,两名刀斧手突然冲向路边人群,并抓住了两个小孩当“替罪猫”。
随着一声巨大的*声和滚滚浓烟,两只“替罪猫”被抓住双脚,扔进了桶里。路边的观众被这一突如其来的举动吓坏了,呆若木鸡,茫然不知所措,看台上不时发出阵阵的惊呼声。此时,只见“替罪猫”从木桶下安然无恙地走了出来,并迅速地跑回路边他们父母身旁。此时,人们才如释重负,一颗悬着的心便随之落了下来,并对这一精彩表演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游行结束
游行结束后,人们涌向教堂钟楼的广场,边休息、边等待新的节目。钟声在暮色中响起,人们不约而同的抬起头,向钟楼上看去。在钟楼三层的平台上,一个身穿红白两色服装的小丑出现在人们眼前,他手里抱着缠有丝带的黑色长毛绒猫玩具,按传统,小丑马上就要往下扔猫了。据身旁一位当地人说,人们每年举行这种活动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使大家有机会痛痛快快地玩一下,休息一下;二是图个吉利,因为把黑猫抛下摔死,寓示着恶魔已除,今年一年将太平无事。
人们怀着极大的希望,静静地等待着,祈盼能接住小丑抛下的猫玩具。有些孩子等的不耐烦了,便大声高呼小丑的名字,让他赶快把玩具猫扔下来。可小丑却不理不睬,不慌不忙,在平台上悠然自得地来回走动着,时而向下面招招手,时而向人群做个怪样,时而还跳几个迪斯科。下面的人等急了,打着嘘声,正当你等烦了、不注意的时候,小丑忽然向下抛一只猫玩具。人们朝着猫玩具的着落点,蜂拥而上,抢到猫玩具的人兴高采烈,手舞足蹈,但更多的人则高声叫着、呼唤着,希望小丑赶快把猫玩具抛给自己。在前后约半小时的时间里,小丑共向下抛了30多只猫玩具。猫节达到了高潮,整个“猫城”都沉浸在兴奋和狂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