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Battle)轰炸机悲歌(19)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二战爆发前,在不少国家的空中力量中,都有单发轻型轰炸机的存在。如诺斯罗普

A-17、PZL P-23、三菱 Ki-30、川崎 Ki-32 及苏霍伊 Su-2

等,但都无一例外地被证明不能适应残酷的战争环境。而一些真正的高速轰炸机,如英国的“蚊”,苏联的彼-2,都采用双发构型。而且即使是这些飞机,在速度上也仅仅只是接近战斗机的水平。可见,单发快速轻型轰炸机是个失败的概念。实战表明,此类飞机的真正出路在于,放弃对速度的要求,采用重装甲、强武备,演变成为人们所熟知的强击机。

撇开技术上的失策,透过“战斗”的悲歌,我们还能看到的,就是那些年轻的飞行员的忠于职守和英勇无畏。在面对着敌人织就的地狱般的火网时,他们所表现出的军人的勇气和责任感,是永远值得后世感佩的。

附录:

前沿空中打击部队

1939

年初,随着德国对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的占领,欧洲的局势并没有因为希特勒“在欧洲最后的领土要求”得到满足而缓和。一直推行“绥靖政策”的英法两国也不得不认真考虑对德国的战争问题了。在英国的战争计划中,对德国本土进行大规模空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鉴于当时重型远程轰炸机部队力量不足,英国计划派遣一支轻轰炸机部队进驻法国,以此克服轻轰炸机在航程上的不足,使其能在需要时加入到对德大规模空袭的行动中去。

1939 年 8 月 24

日,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第一大队接到命令,开始进行动员,随时准备作为皇家空军前沿空中打击部队第一梯队前往法国,并对德国境内的目标进行轰炸。此时的第一大队下辖

10 个中队,全部装备费尔雷“战斗”,分别驻扎在英国国内的 5

个基地。接到命令后,大队司令部随即成为前沿空中打击部队司令部,各基地司令部及所属中队分别改编为第 71、72、74、75 和 76

联队。此时的前沿空中打击部队由于任务关系,独立于英国远征军,而直接受航空部指挥。

在第一大队前往法国后,航空部原计划在第二大队的基础上组建前沿空中打击部队的第二梯队。但该计划于 9 月 29

日被取消,因此前沿空中打击部队实际上就是由第一大队及其所属 10 个中队组成。

在对德宣战后,英法却没有在西线展开任何有实质意义的攻击行动。前沿空中打击部队因此也只是执行一些诸如武装侦察之类的任务。在经历了“静坐战争”初期的小规模空中冲突后,前沿空中打击部队的独立地位被证明不适合作战需求,因此在

第一頁    上一頁    第19頁/共20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第0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