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特朗 AW.29
费尔雷公司的方案——“战斗”(Battle),由马赛尔.罗贝勒设计,在这个设计方案中,费尔雷公司第一次运用了轻合金和应力蒙皮。原型机
K4303 号装一台罗尔斯.罗伊斯“灰背隼”I 型 12
缸液冷发动机,带单级增压器,驱动一副由德.哈维兰生产的汉密尔顿.标准可变矩螺旋桨。发动机起飞功率 890 马力。在高度为 4,900
米,转速 3,000 转时功率可达 1,030 马力。如果使用高辛烷值燃料,短时爆发功率可达 1,300
马力。这种发动机的迎风面积较小,有利于使飞机保持良好的流线外形,从而提高飞行速度。但在 1935
年,在原型机尚未首飞的情况下,航空部对原性能要求作了修正,制定了 P.23/35 号说明书,并依据该要求直接下达了 155
架“战斗”的订单。“战斗”原型因此做出相应的修改,乘员组改为 3
人,由飞行员、领航/投弹手和无线电操作员/炮手组成,但乘员人数的增加也给飞机性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1936 年 3 月 10
日,修改后的“战斗”原型机 K4303 号成功首飞。而阿姆斯特朗的 AW.29 直到同年 12 月 6
日才进行首飞。试飞取得的数据表明,“战斗”在速度、航程和升限等方面优于 AW.29,因此顺理成章地成为竞争的胜利者。

“战斗”原型机 K4303 号,注意其螺旋桨装有桨毂罩
第一架生产型“战斗”K7558 号于 1937 年 6 月首飞。K7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