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原型机,特征是两叶螺旋桨
当二次大战爆发后,飓风作为英军最先进的战斗机之一,被派驻欧洲大陆,担任前线空中打击部队(A.A.S.F.)的主力。但战果大大出乎英国人的预料:1940 年 5 月 8 日至 18 日短短的十天里,飓风即被击落 250 架;在掩护敦克尔克大撤退的空战行动中,又损失了近 150 架。
飓风输得如此之惨,除了总体性能确比 Bf 109 差及数量上处于劣势外,还有其他的原因。
从一次大战结束到二次大战初期的二十年中,英军战斗机基本编队一直采用三机“V”字密集队形:长机在前,两架僚机分别在长机的两侧后方,与长机相距约 100 米。英军认为这样的密集编队覆盖的观察角最大,不易丧失队形。当多机编队时,英军以三机“V”队为单位,以同样方法编成“V”形大队。
而事实恰好相反:因为队形密集,僚机飞行员必须飞得十分小心,主要精力都放在与长机保持编队距离上,无暇注意后方;而长机则以为后方有僚机保护,大可放心。往往到已被德军战斗机咬住开火,英军才发现后面的尾巴,为时晚矣。
当作急转弯等机动动作时,英军长机得加倍小心,必须花在空战中足以定胜负的数秒钟时间提示僚机作准备。因为以如此近的间距,一不留神就会两机相撞。当大机群在带队长机带领下机动时,虽然看起来煞是壮观,但实际上却是老牛拉破车。
德军的“秃鹰”军团在参加西班牙内战初期,采用的也是“V”形编队。但因为参战的 Bf 109 数量少,不得不分散配置,逐渐形成两机间间隔约二百米的双机一字横队编队方法。在实战中,德军发现这种一字横队远比“V”字队更机动灵活,于是它被写进了德空军的战斗条令。
在法国战役中,一天英军三个中队共 36 架飓风战斗机正在编队飞行,突然发现约十架 Bf 109 钻云而出,从大队的侧后方扑过来。英军带队长机立即率领机群转向迎击德机,但笨拙的转向还没完成一半,德军战斗机已咬住排在编队最后的英军战机开火了。转眼间,在击落英军四架战机后,德机消失得无影无踪。整个战斗过程中,英军未有机会发射一发子弹,有的飞行员甚至连敌机都没看见。以三倍多于敌机的优势,却落得如此惨败的结局,难怪一个英军飞行员发牢骚说:“我们为什么要飞‘V’队?就为了飞起来好看。”
在 1940 年 8 月的不列颠空战中,人们的注意力都被性能更好,足以和 Bf 109 匹敌的喷火式战斗机所吸引,因此飓风式战斗机的功绩往往被忽视。实际上当时英空军中飓风式战斗机共有 32 个中队,而喷火式只有 19 个中队,飓风式仍然是英军战斗机部队的主力。
当喷火式与德军护航的 Bf 109 纠缠时,飓风式则趁虚攻击笨重的德军 Bf 110 双引擎战斗机和轰炸机。纵观整个不列颠空战战役,飓风式击落的敌机比英军其他任何一种战斗机都多,功不可没。
之后,飓风式主要用作战斗轰炸机使用,猎杀法国境内的地面目标。在北非,飓风式装上 40 毫米机炮,专门攻击隆美尔将军麾下的坦克,也取得显赫战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