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主沉浮——山鹰 vs. L-15
鸿云
本文曾刊登在《前线》杂志上,创作于 2003 年底。文章中的线图均为作者手绘,其中 L-15
是根据洪都宣传画绘制,除无机翼锯齿外,已经与今年珠海航展的实体模型相当接近了。作为国内较高水准的军事类杂志,《前线》的停刊委实可惜。
2003 年 12 月 13
日,绰号为“山鹰”的高级教练机高教-9在贵州省安顺市成功首飞,而两年后由中国和俄罗斯联合研制的 L-15 型高级教练机也将在南昌首飞。如此一来,在未来 10
年内中国空军、海军航空兵将面对两种思想迥异的高级教练机。军方的选择很显然成为大多数人的兴趣所在,而这两种飞机基本并行发展但是技术档次却不一样这一事实也为很多人所不解。那么,究竟这种局面是意味着无序混乱还是有序竞争呢?让我们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这两种飞机。

12 月 13
日,绰号为“山鹰”的高教-9 高级教练机在贵州省安顺市成功首飞
空军换代 训练改变
长期以来,中国空军/海军航空兵的训练基本遵循“三路四级”的道路。当飞行学员被选中来到航校后,他们要在这儿接受两种级别的教练机的训练:初级教练机和中级教练机。对所有的飞行员来说,初教-6
都是飞行的基础,这种结构简单又坚固可靠的飞机已经服役了很多年,而且看来非常胜任。接下来,年轻的飞行员们将选择未来的方向,主要分为歼击机、强击机、运轰机三个大方向。歼击机飞行员将在教练-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