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主沉浮——山鹰 vs. L-15(2)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飞机上进行中级训练,主要为上歼-7、歼-8 飞机做准备;强击机飞行员上歼教-5;运轰机的飞行员则在运轰教-7(运-7 改型)上进行训练。

从航校毕业后,飞行员们将在训练基地度过一段日子,作为正式分配到部队前的过渡。在这儿他们要进行高级教练机的训练,以歼击机、强击机为例,歼击机飞行员将登上歼教-7

飞机进行训练,为飞行歼-7 各型、歼-8 各型做准备;强击机飞行员则登上歼教-6 训练,为飞行强-5

飞机作最后的准备。在训练基地的训练结束后,飞行员们就被分配到各作战部队,开始担任作战任务,成为真正的飞行员了。

由于我国空军/海军航空兵长期以来一直以歼-7、歼-8、强-5

飞机为主要作战力量,因此上述这种训练方式也一直得以保留,即使是当 20 世纪 90 年代初空军开始少量引进苏-27

飞机后,训练问题也并未凸显出来,因为飞机数量少,这些飞行员只能从有经验的飞行员中挑取,不存在新飞行员直接上三代战斗机的情况。但是从 2000

年开始,中国空军在装备上的更新换代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中国分批引进了相当数量的苏-27、苏-30 战斗机,与此同时还在积极准备自行设计、生产苏-27

和新型轻型战斗机,预计在 2005 年到 2010 年期间中国空军将迎来一个换装的高潮。除此之外,空军还将面临大量二代战斗机退役的局面,大量早期生产的歼-7

飞机和强-5 飞机机体寿命都将接近使用年限。根据这些情况,可以预计到 2010 年左右,中国空军将形成以苏-27/30 和国产三代新歼为主干、部分歼-8II

系列为补充的空战力量。而强-5 飞机可能不会有后继机型,对地攻击任务可以由战斗机、歼轰-7 空军型和新型廉价多用途战斗机(比如歼-7MF 等)来协作完成。

面对以三代机为主的空军,现有的训练机型就显得力不从心了。从初级教练机到三代战斗机之间的技术跨越太大,现有的教练机飞行性能与三代战斗机的性能差异过大,基本不能或很难完成训练上的过渡,在这种背景下,航空兵对于对具备第三代战斗机性能特点的教练机的需求就日益明显了。此外,从发展的角度看,目前我军的四级训练体制也并不符合未来部队的使用需求。由于三代战斗机都将装备一定比例的同型双座飞机(比如苏-27

对应苏-27UB、新歼对应双座型新歼等),而有些型号本身就是双座型(比如歼轰-7

和苏-30),这样飞行员在进入作战部队后依然可以得到双座机的训练,因此,未来采用“航校(初级)—航校/训练基地(中级)—作战部队(高级)”这样的三级训练体制将会在成本上更有优势,训练周期也能相应缩短,但这对中/高级教练机的要求比较高。

第一頁    上一頁    第2頁/共11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第09頁 第10頁 
第11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