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米格-23(MiG-23)系列战斗机评析(6)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的后掠角则用于空中格斗。其它有利于提高亚音速性能的设计有:活动翼前后缘均布置有多段式襟翼,其中后缘的单缝襟翼基本占有整个后缘长度(其最外侧一段可以在最大后掠角状态下独立使用),大大提高了飞机的起降性能;每个活动翼在后缘襟翼前方布置两片单偏扰流片,可结合差动平尾进行滚转控制,不仅满足了滚转操纵力矩的需要,还使在飞机活动翼后缘布置全展向襟翼成为可能(否则要布置控制滚转的副翼);活动翼上加装了一个

2.4° 的锯齿形前缘(23-11 和 23S/SM

无此锯齿)并在机翼沿展向做中等程度的锥形扭转,提高了高亚音速巡航状态下的升阻比,可降低油耗、提高续航时间和航程等。机翼具有 4° 的下反角,后机身布置的 4

块减速板(平尾上下对称于机身轴线各布置 2 块)。

米格-23

机翼后缘布置着几乎全展长的襟翼

米格-23 采用略低于机翼平面全动式斜轴平尾(平尾转轴后掠角为 45°),前后缘后掠角度分别为

55°40′ 和 15°,面积 6.93 平方米,展弦比

1.84。当做升降舵使用时平尾偏转范围为-24°~+8.5°(以前缘向上偏转为正),差动滚转时最大差角大小为 10°(机翼后掠角为 18°40′~47°40′

时)和 6.5°(机翼后掠角为 47°40′~74°40′ 时),机翼上的扰流片则与平尾差动机构和机翼转动机构联动,机翼后掠 18°40′

时进行滚转控制其偏角为 45°,后掠角为 74°40′ 时偏角为 0°。它与差动平尾的结合可为米格-23 提供足够的滚转力矩。

第一頁    上一頁    第6頁/共25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第0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