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 IX V2 试飞前接受检查
Ho IX V2 的失事倒没有给整个 Ho
IX 项目造成太大影响,由于盟国的空中优势越来越明显,戈林已迫不及待地要求更先进的机型尽快上马,另一方面 V1 的试飞成绩也让军方相当满意,因此早在 V2 升空之前的 1944 年 9 月,就与曾有制造霍顿飞翼机经验的戈达公司
(Gothaer
Waggonfabrik)签订了 40 架生产型的合同,按照工厂名称将型号定为 Go 229。霍顿兄弟没有直接介入生产过程,他们的主要精力已经转到 Ho
X 等后续机型上了,另由专门的工程小组改进原有的设计以适应批量生产,包括重新设计座舱、增大发动机室的空间、调整进气口几何形状和起落架结构等。生产型的单座 Go
229A 将在两侧发动机外的机翼上对称安装 4 门 Mk
108 型 30 毫米机炮,机腹中部可挂载两枚炸弹或副油箱,除了必需的航电系统外,还可装上各种航空相机使其具有一定的侦察能力。另外,配备雷达的双座全天候型 Go
229B 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当戈达工厂忙于做投产准备时,Ho IX 其它原型机的研制也没有停止。按照计划,经过改进的 V3 将作为生产型 Go 229A-0 的样板,但仍未配备武器,采用 Jumo
004C 型发动机,而 V4 和 V5 属于双座型,V6 是在 Go 229A 的基础上用 Mk 103 型机炮代替 Mk
108,V7 则将作为双座教练机。由于霍顿兄弟分心于其它更超前的研究项目,V3 号机直到 1945 年 3 月份才开始组装,然而留给纳粹德国的时间已经不多了。4 月
14 日,长驱直入的美军第 9 装甲师部队冲入了戈达公司位于弗雷德里奇斯洛达(Friedrichsroda)的工厂,散落在他们面前的是约 20 套正待组装的 Go
229A 部件,正准备试飞的 V3 和已进入最后装配阶段的 V4、V6 等也落入了盟军之手。神秘“幽灵”终于大白于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