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文化遗风探究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09-11-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摘 要: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为中华的文明史铸成了辉煌巨著《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纪传体通史,为二十四史之首。《史记》一百三十篇,这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个方块汉字就像块块城砖,为中华民族筑成了一座辉煌无比的文化长城。司马迁被誉为“中华史圣”当之无愧。司马迁是韩城人。司马迁因李陵案被汉武帝捉拿入狱后,他的家族和后代,便改姓埋名隐居于韩城徐村、华池一带。史圣后裔对先祖万分怀念和崇敬,至今那里仍保留着许多怀念先祖的传统习俗,并在韩城形成了影响深广的“司马文化”。

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为中华的文明史铸成了辉煌巨著《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纪传体通史,为二十四史之首。《史记》一百三十篇,这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个方块汉字就像块块城砖,为中华民族筑成了一座辉煌无比的文化长城。司马迁被誉为“中华史圣”当之无愧。

司马迁离开我们已经2000多年了,他所创造的文化及精神给后代留下了深远的影响。韩城是司马迁的故乡,过去在韩城却找不到一家姓司马的人家,多少年来,这个谜始终是史学家关注的热点,现在这个谜已被当地史学专家破解,并找到史圣后裔居住的村庄。司马迁的后代现在怎样?为什么多少年来没有他们的音影?他们又是怎样生活?我们怀着探密的心情走访了那里。

司马迁因李陵案被汉武帝捉拿入狱后,他的家族和后代,便改姓埋名隐居于韩城徐村、华池一带。史圣后裔对先祖万分怀念和崇敬,至今那里仍保保留着许多怀念先祖的传统习俗,并在韩城形成了影响深广的“司马文化”。“司马文化”属于高层次的中华传统文化,它是京畿民俗文化的代表。韩城的民俗文化应以司马文化为红线贯穿,进一步挖掘开发。

寻觅史圣后裔,探究司马文化遗俗

司马迁入狱后,先判死刑,后改判宫刑。消息传到家乡,司马家族怕诛连九族,族长司马厚便连夜召集族人商议,决定改姓迁居。长门在“马”字旁加两点,改姓为“冯”;二门在“司”字旁加一竖,改姓为“同”。逃往荒无人烟的巍山野牛坡下,村名定为“续村”,表示“为原故里高门之续”,以示司马迁后继有人,后来又怕被官家识破,便取同音字为“徐村”。“徐”字意为“余村双人”,暗指这个村里住着司马迁的两个儿子,长子司马临,次子司马观。在这里人们一直保持这样一个说法:“冯同不分,冯同不婚。”证明冯、同两姓本是一个家族。而且,每至清明,两姓共同祭祖,相沿成习,至今犹然。我们来到徐村,看到那里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处处体现着司马文化的特征。由于历史的原因,司马迁的后代对先祖的怀念祭奠一直保持着隐晦的方式,像徐村的“暗八景”就是典型的代表。徐村有个老祠堂,门匾题名为“汉太史遗祠”,冯同两姓人家同在这个祠堂祭祖。由于司马迁和他的父亲司马谈都曾任汉太史之职,这个祠堂名义上是纪念司马谈的,实际是为司马迁而建,祠堂主楼的楹联铭刻着司马迁后裔对先祖的颂扬思念“史笔壮山河英灵万代,拳忠光日月俎豆千秋。”横额为:“德垂后裔”。这就是被人称为徐村暗八景之一的“司马双峰”。在徐村村西有个山坡,这就是当年的“野牛坡”,由于过去这里有野牛出现,并曾伤人,所以被人们称为“野牛坡”。现在徐村人根据“老牛力尽刀尖死,自古忠臣无下场。”的民谚把它改为“老牛坡”了,以表对先祖司马迁冤案的不平。徐村还有个“法王庙”,庙后有个墓冢,传说是司马迁的真骨坟。按照这里的习俗,每年清明节天刚朦朦亮,人们便到这里敬神进香,表面是祭法王,实际是为先祖司马迁扫墓。据当地百姓说,过去法王庙有幅楹联:“真假真假真真假真假分不清,错隐错隐错错隐错隐辨未明”,横额是“法王行宫”。如果把这个横额颠倒而读,实意为“宫刑枉法”。这分明是表达人们对汉武帝的愤怒之情。徐村过去有一种“跑台子戏”的奇特风俗,这种风俗一直传到解放初期。过去每逢清明节,徐村人都要连唱三天大戏。正台设在救郎庙,但前一天却在司马迁墓前临时搭台演出,午夜时分,冯、同族人由族长带领村民,抬香案,带供品祭祖。祭礼结束,开台唱戏。正演时,忽然全场灯熄火灭,演员不卸妆从台上跑下,村民立即拆台,抬香案,随演员一起向救郎庙奔跑,此时,救郎庙戏台立即鼓乐齐鸣,大戏又接着唱起来。原来这一风俗的由来是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年清明节人们正在唱戏祭祖,忽然传闻京城来了钦差,族人惊恐,以为是官兵为后人祭祀司马迁而来抄斩九族,便迅速把正演的祭祖戏搬到法王庙改为敬神戏继续演唱。钦差大臣来到徐村,人们才知道是向司马迁后代报喜:《史记》公诸于众了。族人转惊为喜。后来,为了纪念这一惊喜事件,徐村人便保留了这“跑台子戏”的奇特风俗。

据史学家考证,华池村是司马迁的出生地,村内的水池——华池就是当时司马家族的花园所在地。当年这里亭台楼阁,曲径回廊,花草树木,山石雕刻,景色优美。司马迁少年时代经常在这里游戏娱乐。华池也是司马迁少年时代读书的地方,至今这里仍保留着一所学校,人们把学校取名为“司马书院”。史圣后裔继承先祖遗志重文化,尚礼义,读书成风。我们在这里看到孩子们认真读书的神态令人感动,每天,天刚朦朦亮,“司马书院”便传出朗朗读书声。在这里许多家户门前的对联都书写着读书求知的内容。像“耕读传家”、“家藏万卷文章”……等等随处可见。

走近史圣后人司马迁精神犹存

司马迁的后代尊崇先祖的品格,继承先祖的精神,重视文化,崇尚道德,讲究节操。我们从与司马迁后人的接触中,深深感到司马迁那种刚直不阿、勤奋进取、重节讲义的高贵品格在他的后代身上至今犹存。在徐村我们访问了一位叫同永龄的老人,同老先生已是古稀有余之年,但目光炯炯,精神抖擞。同老是徐村司马迁研究小组的负责人,他对司马文化研究造诣颇深,老人家侃侃而谈,给我介绍了徐村司马迁后代的历史和那里保存的司马文化习俗,从他的言语谈吐中我深受他坦荡耿直品格的感染,老人现在仍住在一个简陋的小宅院里,室内除了满桌的书籍和满墙贴挂着他书写的墨迹外,别无什么新潮家什用具,老伴因病在炕上卧睡。同老的生活虽较拮据,但老人家不媚俗,清贫的生活却过得充实,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都花在研究司马文化上。徐村有个排洪水槽,绕村过巷曲折婉转犹如蛟龙流入涝池,徐村人把排洪槽命名为“远水蛟龙”,涝池的形状正像一方笔砚,人们把它命名为“史公墨池”。在涝池边有一樽石碑,题词:“浩荡难名”。这个题词其意何在?多少年来一直是个谜,同老先生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从“远水蛟龙”到“史公墨池”设身处地联想,解开了这一语双关的谜底:“远”与“冤”同音,影射史公冤案史久年长,它实意是为司马迁冤案鸣不平,太史公呕心沥血著写《史记》的浩荡业绩,过去却得不到好的名分。在华池我还见到一位九十高龄的杨银凤老奶奶,一辈子勤俭成性至今仍然闲不住,总是干着她力所能及的活。村里马理珍老大爷也是近八十的人了,但老人家还是在自家的后院种上几畦菜。这是习惯,这是乐趣,是生活的第一需要。这就是司马迁后代的为人和可敬之处。

怀念先祖清明赛过年

清明节那天我在徐村看到一轴古老的祖先画像,尽管这幅藏画已年久破损,但仍能清晰地看出司马氏家族的祖先形象。司马迁的后代总是在清明节把先祖画像悬挂于堂,点蜡进香供奉。对司马迁的后代来说,清明节可是个重要的节日,在徐村和华池“清明赛过年”名不虚传,这天,村里杀猪宰羊、贴对联、蒸献馍、做纸幡、折柳枝祭扫祖墓。这天,司马迁祠更是热闹非凡,徐村、华池司马迁的后代及十村八社的人们敲锣打鼓结队登山祭祖。司马祠清明节的祭祖仪式仍保留着庄严肃穆的古老仪式,人们从村里抬出供桌,带着祭品献馍登祠。祭祖开始,鼓乐齐鸣,燃蜡敬香,念祭文,然后三叩首,祭礼完成后又到祖墓前祭扫。在这里,清明扫墓有一种独特的习俗,在祭扫祖墓之后,人们总是把供品献馍从祖坟上滚下来,让孩子们抢接然后分食。据说,吃了这个馍便会受到祖先灵气的传感,孩子会更聪明。这天到司马迁祠扫墓的姑娘总要折一枝迎春花插在司马迁墓上,意思是代表司马迁的夫人柳倩娘告慰先祖:春天来了,你的冤案已昭雪。还有一些姑娘把迎春花戴在头上,以示对先祖的怀念。这天,小伙子在离开司马迁祠时总要折一枝柏树枝带回家插在案头的笔筒里,表示受到先祖的遗荫,更要发奋读书,牢记太史公的道德文章,继承司马文化,让司马迁的精神像松柏长青永垂千古。

司马文化留芳故里司马遗俗留传韩城

千百年来司马文化的深远影响遍及韩城的村村寨寨,形成一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这里的民俗文化和华夏文化一脉相承。

司马迁以其史学家的深邃眼光总结了中国古代的建筑思想。其中“形胜”和“择中”就是重要的核心。“择中”即“选天下之中”,这种“中心轴对称”的建筑思想,正是韩城古建筑布局的主要特征。我们站在金塔塔台上鸟瞰韩城老城全貌,从金塔、主街至南桥,恰好是一个中心线。中心轴两旁的城池、东营、西营、东门、西门,基本对称。就这里的每个建筑群来说,像文庙、城隍庙,乃至民居四合院,都是按“择中”、“对称”思想而建的。文庙建筑群是陕西保存最完好的文庙之一。文庙位于韩城金城学巷东端,庙前有通衢,东西有两座木牌坊,庙正面有五龙琉璃照壁,东西两侧开门,文庙的整体建筑是由四个院落组成的中心轴对称建筑。四合院是韩城民居的特点,党家村是韩城四合院的代表,其建筑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被誉为“民居瑰宝”、“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党家村四合院建筑特别注意营造文化气氛,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特征,体现了汉唐风韵的气势。这里四合院建筑整体设计的特点是“连进三脊”,即门前照壁一脊;门房一脊;厅房一脊,一脊比一脊高,寓意着“连进-”,这反映了封建文化读书进仕的观念。司马迁在《史记》礼书中说:“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下及黎庶车舆文服宫室饭食嫁娶丧祭之分”。司马迁所说“宫室之分”就是不同等级的人住房标准不同。皇宫才允许盖九间,王城最高尺量用最大的阳数“九”。庶人不能盖宗庙,因此党家村民居一般人家都是开“四隅门”即大门开在门房一侧,只有家中有举人以上学位者才能开中门。党家村四合院的建筑也是按“择中”的思想建造,厅房是中心,以厅房为中线,院中“天心石”,两侧东西厢房互相对称,连居室也是这样,厅堂开中门,厅堂中间摆祭祖方案,两边是一对太师椅,墙上中间悬挂牌匾。党家村人继承司马迁遗志,崇尚文化,这在四合院的建筑上表现颇为明显,走马门楼是汉唐文化遗迹的集中表现之处,“门楣题词”是最为显著的文化现象,像“明经第”、“进士第”、“太史第”、“文魁”、“谦受益”、“和为贵”、“勤俭居”、“耕读第”等等,有的表明了主人家的身份,贵而知礼,富而不俗;有的表明了主人的追求、人生信条,教戒后代。这些匾额大多出自名家墨宝。四合院的“三雕”(石雕、木雕、砖雕)是精湛的艺术品,“走马门楼”的上方是精细的木雕门楣。院内雕花厅门、帘架、窗格等都是精致的木雕工艺品。门楼两侧是砖雕,这里有的刻诗文对联,也有的刻花鸟图案。进门的照壁叫“内屏”,“内屏”下方是砖雕的琴桌,上方的屏框中大都刻着席大的“福”或“寿”字。“福”字的写法很有讲究;一笔成字的叫“福气不断”;有的把“福”字的“示”字旁写得像白鹤,右边写得像鹿头,含意为“福、禄、寿”。明代党孟舟是村中的富户,他家走廊两头山墙上雕刻着家训:“在少壮之时要知老年人的辛酸,当旁观之境要知局内人的景况,处富贵之时要知贫贱人的苦恼,居安乐之场要知患难人的痛痒”。砖雕照壁大都由大幅的浮雕图案构成,以《封侯抱印》一幅为代表。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文史之乡”的特色。

我们在韩城考察,看到这里现在所保留的一些民风民俗都和司马文化一脉相承。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表现。

司马迁参与了《太初历》的制定。《太初历》日月结合,运算周密,既与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365又1/4日相符合,又使月份与月亮的圆缺相一致。《太初历》的科学成就使历书与季节月份相适应,使二十四节气与农时相结合。它直接影响着民俗文化的形成。过年的习俗由来已久,商朝将夏历的正月过年提前到腊月,周朝又改为11月,后来秦又改为10月过年。《太初历》又恢复正月过年。这样,就把过年置于春季之首,与上古沿袭的古俗:腊祭、腊八、腊月二十三送灶君、立春、破五、祭北斗、元宵节等节日融于一个冬闲时节,形成一个隔三间五的“节日群”,使春节成为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节日。韩城的春节隆重而热烈,从腊月初八直到正月十六,人们一直沉浸在过年的欢乐中。腊八祭腊、腊月二十三瓤面节、除夕接神枣杆、元宵上元闹花灯一个节日接一个节日。春节蒸食献爷馍也是传自汉唐的民俗文化。在韩城过年家家都要蒸年馍,年馍种类很多,形式美观,内涵丰富。有献爷馍、法王馍、娘娘馍、银子罐、灵芝馄饨、寿桃、北斗魁星馍等。其中以献爷馍为最,被誉为“关中名馍”。献爷馍是一种祭祀苍天厚土、敬献祖先和敬孝老人的食品。献爷馍五个为一副,祭天地意为“五谷丰登”,祭祖先意为“五世齐昌”,送亲友意为“五福临们”。献爷馍圆圆隆起的底座代表谷仓,谷仓顶上一朵洁白的大莲花,代表着人们对“连年丰收”的期盼,献祖先一朵素花,以表怀念之情。中心立一颗红枣,表示后辈的一片丹心。

在韩城的民俗文化中,人生礼俗具有典型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

韩城的婚俗为正统的六礼而成: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这是中华传统婚俗的典型表现。订婚男女双方要互赠订礼,女方送的是“老虎馄饨”,男家赠的是“鱼儿馄饨”。“老虎馄饨”由头、身、四肢和尾组成,头尾可动,栩栩如生。它代表着女家的心愿:希望女婿虎气生生,大有作为。“鱼儿馄饨”是一尾面做的大鲤鱼,鱼腹上有一对小鱼,鱼背上的莲花、水草生动逼真。它表达着男方的愿望:希望未婚媳妇是一个灵巧如鱼、纯洁如莲的好女子。也有的当地民俗专家认为这种习俗是原始母系社会婚俗的痕迹,“老虎馄饨”、“鱼儿馄饨”是男、女双方各自氏族图腾的代表。在母系社会,女性是社会的主宰,因此她的图腾是兽中之王老虎,而男性只处于从属地位,因此他的图腾则是温顺的鱼。这种图腾的交换标志着婚姻契约的诞生。一次,我们在一个婚礼上看到这样一个“老虎馄饨”,这只气势威武的老虎,四爪下踩着一对鱼,对这个造型奇特的“老虎馄饨”引起了这位民俗专家的思考:在历史上,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变,抢婚的产生是关键,这只“老虎馄饨”正是女性对母系社会怀恋的痕迹。它表达了女性氏族对社会变革耿耿于怀的不满心态,这种心态还表现在婚俗的其它方面,婚礼上新娘进洞房时,首先要在新房门口的马鞍坐一下,炕周围的墙上或挂一束箭或用红纸写上“箭”字,“鞍”和“箭”都是抢亲的象征。婚礼上娘家人要在新房的门楣上放一对“老虎馄饨”,这意味着虎视着“鞍”和“箭”。它正是女性对抢婚反抗心态的反映。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说了,大多人认为“鞍”是“平安”之意,“箭”是“除妖降魔”祝福平安的寓意。姑娘出嫁,娘家总要陪嫁一个“结婚糕子”,“结婚糕子”凝聚了新娘和娘家人的全部情思,“结婚糕子”上下两层代表新婚夫妇,圆形代表婚姻美满,中间填上红枣,谐音“早羔”,是娘家对女儿生儿育女的企盼。枣糕上的花盖是面花艺术的表现天地,又是美好愿望的寄托。一半是“凤凰戏牡丹”,一半是“鸬鹚喜莲”,都是夫妻和睦、姻缘美满的吉祥图案。“燎轿”和“引魂鸡”都是韩城婚俗中独特的情节,新娘上轿前,父亲要把加有盐和鞭炮的谷草点燃再围着轿转一圈,又把五谷种子往轿上抛撒,这叫“燎轿”。轿里还要放一只公鸡,这叫“引魂鸡”。这是古代沿传的驱邪求吉的习俗。俗话说:“媳妇三十年没家。人在婆家心在娘家”,“引魂鸡”就是引着媳妇的心同走。现在花轿早已被汽车代替,但这种习俗仍然保留下来。

土葬是这里古老的葬俗,礼仪庄重肃穆,充满高昂悲壮的气氛,大有京城风尚。老人瞑目,即“一人落地,四邻相助”。所有邻居都来帮忙。棺材是用松柏厚板做成,与京城一样的棺木叫“京匣子”,上黑漆,前堵头画“五福崇寿”,后堵头画莲花。逝者入殓时头足放正,口噙“口皇钱”,身旁放生前常用之物,盖好衾被,盖脸绫。盖棺后全家哭拜而祭,三天后在门外立“招魂幡”,男书“神赴西天”,女为“瑶池添位”等辞语,老人逝世后,分七个期斋纪念,第一个期斋多为安葬之日。韩城平原地区土葬的墓穴深为十米左右,墓穴底部大都开土窑,也有少数人家砌砖窑。从考古挖掘发现,汉代时这里就有砖窑墓穴了,墓窑用砖是专门烧制的带圆铆的片砖。“暖窑”是这里传统土葬礼仪中一个重要内容,在送葬的头一天晚上,五服之内的孝子,列队院中拜祭逝者后,提马灯,带木炭火瓮、酒菜、香烛、黄表、鞭炮去墓地,下墓穴,进墓窑。在墓窑四角点烛、敬香、祭酒,同时口中念道:“不用木头盖成房,冬暖夏天凉,好房!好房!”然后围吃酒菜。出穴后,奏乐,放鞭炮。韩城土葬的守孝是遵循儒家孝道,穿白带孝,服制有别。“披麻带孝”是这里葬礼的传统服饰,孝男头顶五尺孝布,戴“系头子”。“系头子”是用白布条制成,接头处有白棉团。父母亡一者,孝布留长头;双亡者孝布不留头。孝女头顶五尺孝布,戴用麻纱制成的“头巾”,“头巾”遮面,手持麻杆棍。孝孙、孝孙女同父母一样服孝。不过曾孙辈为-,玄孙辈为红色。挽联和讣贴带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葬礼的前一天专门请文人写挽联,出讣贴。挽联一般为三幅,大门一幅,内容多为表彰老人风范和抒写儿女怀念之情。门厅、灵堂各一幅,内容为哀悼和思念之词。横额每字一方纸,下垂纸绺。“讣贴”即现在所说的“讣闻”、“讣告”。内容分“标题”、“正文”、“服制”三部分。标题写“讣闻”或“讣告”,“正文”简述逝者经历优良品德及生、卒年月日,昭告丧葬时日。正文后详列五服之内的男男女女。韩城的葬礼奏哀乐多用唢呐乐队,在这里唢呐音乐只用于葬礼和清明祭祖,不做它用。唢呐在这里又叫“响子”,它是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从“龟兹”国带回传入的。唢呐曲牌中的《雁落沙滩》至今仍是这里送葬必奏之曲目,它充满着荒凉悲壮的情调。在送葬途中每到村寨路口,都要停灵演奏或表演“卡音戏曲”、杂耍“顶碗”。近几年又发展成请大型管弦队演奏,唱流行歌曲。在这里完全没有凄凉悲伤之感,倒是充满着昂扬的气氛。它体现了人们把老人寿终正寝视为顺事,所以称为“白喜事”。这是“视死如归”理念的表现。在送葬队伍中还有一种“扯纤”的习俗。即孝男孝女用白布牵引“丧舆”,数丈白布做成的纤布分别套在孝子们的肩背上,状若黄河纤夫。这种十分气派的送葬队伍与京城王室送葬礼仪形式一样,只是规格低一些。这完全是汉代京畿文化的体现。入葬的当天晚上,还要“打怕怕”。当晚,天刚麻麻黑,孝子孝孙们提着灯不声不响来到墓地叩头礼拜,然后围绕坟墓左绕三圈,右绕三圈,同时口里念着:“左三匝,右三匝,你儿给你打怕怕,是神是鬼都不怕。”这是一种“灵魂不灭”信念和亲情的表现。

黄河锣鼓和抬神楼

春节闹社火是关中地区普遍都有的民间群众性的娱乐活动,韩城更是这样,这里闹社火要从大年初一直闹到正月十六,当然高潮是正月十五的灯节。韩城的社火形式多样,主要是锣鼓,其中有北原的“黄河锣鼓”、东庄的“神鼓”、城北村的“百面锣鼓”、周原村的“约集锣鼓”、另外还有“抬神楼”、“芯子”、“韩城秧歌”、等等。“南原锣鼓响破天,北原神楼闯断杆。”是当年社火进城盛景的生动写照。“约集锣鼓”起源于古代的“傩舞”,自汉代就与宫廷打击乐融合而成为一种艺术锣鼓。鼓手、锣手、铙镲手均以优美的舞蹈动作相辅表演,它是汉代文化在韩城流传影响的代表。“百面锣鼓”起源于古代的祭祀乐队,用竹弓背锣于胸前,故又叫“背弓锣”。百面锣鼓由一百名男子汉表演,一步一敲,鼓点缓慢,阵容庄重。黄河锣鼓是黄河岸边的黄河汉子们创造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春节刚刚过后的早春二月,黄河开始解冻流凌,大块大块的冰凌随着滔滔的河水浮游而下,时时发出撞击的声响,上百名黄河汉子坦胸赤臂在这里挥臂击鼓,鼓手们宽阔的胸膛、矫健的肌肉,随着狂舞的击鼓雄姿,更显示出黄河儿女那种坚忍不拔、奋勇拼搏的品格,和那坦荡开朗、乐观豁达的胸怀,鼓手们一时仰天狂击,一时闭目轻敲,一时高吼呐喊,一时轻声慢节。此时,滔滔的黄河流水声,早春冰河解冻的炸裂声,流凌的撞击声,锣鼓声,黄河汉子的呐喊声,黄河“囚子”(音xiu韩城方言,既“媳妇”的意思)舞动花杆的哗哗声交织在一起,组成了一曲壮丽的交响乐。从这鼓乐中,我们好像看到了黄河一泻千里,滔滔而下的雄姿,好像听到了壶口瀑布狂泻的怒吼,又好似目睹河套平原田园风光的秀丽景色。在这千变万化、起伏无羁的乐章里,再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一时万马奔腾,摇旗呐喊,奔驰疆场;一时万众欢呼,鼓乐齐鸣,胜利凯旋;一时国泰民安,太平盛世,歌舞升平。当然,在这里我们也听到了苦难人民的呻吟,及一个个民族英雄抗争的吼声,据当地民俗专家说,相传韩城的锣鼓是从元代的军乐衍化而来,以后又发展为祭神的鼓乐。传统的黄河锣鼓,鼓手都是蒙古族骑士的装扮,头戴战盔,腰束战裙,击鼓时成骑马蹲裆式,仰面朝天,神态肃然,气冲霄汉,这是黄河儿女粗犷豪放性格的艺术显现。近年黄河锣鼓被挖掘开发,多次参加大型的纪念庆祝活动表演,它敲在轩辕黄帝陵,敲在北京新华门,敲在香港街头,敲响了香港回归第一鼓。

闯神楼原是韩城百姓敬神的一种民俗活动。木制的神楼,像一顶小轿,三尺见方五尺高,内有木雕神像,分文武两种。西庄法王神楼为文神楼,大如官轿,十六人抬,舞步轻盈。武神楼中的“黑虎灵官”神态凶猛。四个光头赤臂小伙抬,个个如神灵附体,横冲直闯,左悬右转,上下飞翻甚至闯断栏杆。因此抬神楼又叫“闯神楼”,过去它常常出现在百姓的祈雨活动中,这种狂飙的闯神楼,显示了人们久旱逢雨喜庆丰收的狂欢之情。沿黄河各村的“禹王神楼”却抬而不闯,表达了群众下河安全,滩地丰收后对禹王的敬意。

韩城的民俗文化与关中其他地方的民俗文化基本相同,但由于司马迁文化的影响,使得它显现出更高层次的民族文化水平,因此,我们把它称为京畿民俗。

我认为,挖掘开发韩城的民俗文化,应以司马文化为主线深入探究,开发韩城的民俗旅游也应以此为主题。现在应进一步开发徐村、华池一带的司马文化遗俗的旅游景点。

(作者简介:黄复,民俗摄影家。是陕西民俗摄影协会的创始人,并担任第一届理事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其任职期间,先后组织了“黄土民俗”、“黄河民俗”、“陇州古风年俗”、“黄土地过大年”、“米脂婆姨专访”等创作活动,并举办了“陕西面花”、“关中社火”、“米脂婆姨的风采”等10多次民俗摄影专题展览及多次民俗摄影理论研讨会。黄复先生多年来以陕西民俗文化为课题,进行摄影创作和研究,多次在全国及陕西的报刊上发表摄影作品及理论文章,并经常在我国对外报刊上介绍陕西的古老民俗文化。曾编著摄影教材《摄影技术基础》;主编《黄土风情》、《闯王故乡行》、《米脂婆姨的风采》、《史圣后裔追踪》等陕西民俗画册;出版民俗摄影理论专著《情感、理性、纪实——民俗摄影求索》等著作。他多年来的辛勤劳动对于弘扬民族文化,讴歌民族精神及发展民俗摄影事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黄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