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边剪纸以窗花为主。
在靖边,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有贴窗花的习惯。靖边农村的许多女孩子从十一二岁就开始学习剪窗花,并且以此来显示自已的心灵手巧。进入腊月,这些剪窗花的女娃娃常爱串门,留心别人家是否有新颖花样的窗花,她们回到自家后,就深更半夜在煤油灯下仔细地创作着自己的作品。
靖边剪纸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山川风光、人物、花卉、虫鱼、鸟兽、戏曲故事、神话传说等。每一个剪纸都有一定的意义。剪纸图样线条匀称,纹样多变,一般以锯齿纹为主,辅以云口纹、城墙边等,具有浓郁的乡土风味和观赏价值。这些剪纸,如是自己创作的,便先在红纸上画成图案,有技巧娴熟的,将图案在心里绘成,然后直接在红纸上剪;有临摹他人的,先将人家窗花剥下,用水贴在小块白纸上,然后用煤油灯烟来回把纸熏黑了,再剥去花样,剩下黑白分明的图案。再剪好了大小同样的红绿黄油光纸,把图案盖在上面,用细小的纸捻订了,细心地取舍镂剪,最后留下栩栩如生的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创作一个剪纸,就是绘画与“剪”纸两方面结合的过程,一个好的剪纸手,就是一一个好的画家和工艺师。构思与动作,都能体现其在艺术方面的天赋与灵感。而能否令人耳目一新,是衡量一个剪纸质量高低的关键。制作好了的剪纸,一直到过年前几天,各家各户都扫了家,新糊了窗子,便有所选择、红绿相间、相互对称地去贴了,煞是好看,这些窗花,就像农人的笑脸,也似对来年的吉祥如意的祝福。窗花,形成了靖边民俗里的一种风景,一种文化。靖边的许多女人,从十几岁开始剪纸一直要剪到五六十岁眼花手颤没了耐心,或者是让自己的儿媳妇、孙子给顶替了,其间自然也经历了少女、姑娘、媳妇、母亲、奶奶等角色。小小的剪纸,就这样伴随了靖边女人的一生。每当看到用自己亲手剪的窗花将自家或别人家的窗子贴得花红柳绿时,那些剪纸的女子别提有多高兴了!窗花,不仅装扮了靖边一家一户的窗子,一家一户的新年,更重要的是,它同时也装扮了许多女孩子的心灵春天。这些女孩子的作品以及向往和理想,最早就发表在靖边人家的窗子上。
较远地方亲戚的来回走动,心灵手巧姑娘的新颖创作,姑娘媳妇家的相互交流暗自竞争,促进着靖边剪纸的不断发展,加之其本身源远流长,历代相传,从而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一定的优势,一定的风格。著名诗人何其芳、李季、艾青,作家丁玲,画家古元、江丰等曾来三边采访,收集了大量的民间剪纸作品。1978年,靖边县文化馆组织专业人员在全县搜集剪纸作品2000多幅,向陕西省群众艺术馆选送400多幅,均被收藏。有20多幅剪纸作品被全国、省、地报刊选登。此后,由外贸部门向香港等地组织出口。1985年12月13日,靖边与定边两县文化馆在西安美术家画廊联合举办了“三边剪纸作品展览’,参展的800余幅作品,玲珑剔透,趣味横生,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画家古元、靳之林、方鄂秦等著名人士欣然题词,对三边剪纸给予了高度的评价。1986年,在北京举办的“榆林地区绥德石狮、三边剪纸展览”中,靖边剪纸再次受到了赞誉。
(《可爱的靖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