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上的贵宾是孙中山,他是应冯玉祥的邀请,北上赴京的。他的病情正在恶化之中。当时并未查明他患的是癌症。而在半年之前,美国《纽约时报》甚至宣布,中国的革命领袖孙逸仙已经病逝。 当时北京方面对孙中山患病的情况,已经有所了解。时任北京警备司令的鹿钟麟,奉冯玉祥的命令,去接孙中山入京。鹿钟麟先到永定门车站,想请孙中山在那里下车,以免发生意外。鹿钟麟回忆孙中山躺在车中,面容憔悴,病得很重。但是孙中山不同意提前下车。持续加重的肝部疼痛,使孙中山面色蜡黄。凛冽寒风中,孙中山执意步行下车,向欢迎的人群致意。随后,乘车来到了北京饭店。
在当日发表的《入京宣言》中,孙中山再次表达了他的愿望:“文此次来京,曾有宣言,非争地位权利,乃为救国。”孙中山为什么会抱病来到北京?他从作为革命大本营的广州,到北方军阀盘踞的北京来,是要做什么呢?这还得从冯玉祥“北京政变”说起。 1924年10月22日的晚间,北京城在沉睡。距北京312公里的山海关外,曹锟直系军队和东北张作霖奉军,猛烈交火,第二次直奉战争正在进行。战场离首都很遥远,没有人预料到北京城里,正在发生一场影响整个战局的事变。第二天凌晨,从睡梦中醒来的北京市民惊奇地发现,满城尽是国民军士兵,大总统曹锟已经被囚禁在延庆楼。3天以后,《北京导报》发表文章,称此次行动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一场政变”。发动这场政变的是这位高大魁梧的将军,他的名字叫冯玉祥。他把自己的举动称为“首都革命”。回师北京前,他是北京政府的左翼作战军第三军司令,受吴佩孚将军的指挥,任务是进驻古北口。当部队走到半途,冯玉祥乘后方空虚,挥师入京,成功占领了北京城。冯玉祥掌握北京政局以后,采取了两个重大行动。一是于11月1日,成立了以黄郛任国务总理,王正廷等人任各部部长的摄政内阁。二是在11月5日这天,从故宫中将满清皇室赶出宫门,并宣布废止“清室优待条例。”而在这两个行动之前,冯玉祥即向孙中山发出了北上北京,共商全国统一大计的邀请。
此时的孙中山,正在赣南进行“北伐”。而广州由于“商团叛乱”,革命的中心受到严重威胁,前景似乎意外的黯淡。这时接到冯玉祥的邀请,当然是个意外的好消息。10月27日,孙中山就发出两封电报,表示有意北上。10月30日,他迅即返回广州,11月1日,他正式收到了一封邀请函,到11月4日,他就把北上的意图完全公开了。孙中山回到广州以后,“商团叛乱”被平息下来,广州的局势开始恢复。而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