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孙中山取道日本去天津。这是他在船上同宋子文、戴季陶、李烈钧等人的合影。他在船上发表谈话说:他到北京去的目的,是要创造一种有利的气氛,以便召集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国民会议。11月24日至30日,孙中山在日本神户度过了6天时间。在此期间,他发表了许多谈话和演说,以进一步宣传他的主张。在一次为学生听众举行的集会上,孙中山描述了关于新的国民会议的计划。他鼓励听众们,为了要求召集这次会议,必须用电报的形式,向政府发出连珠炮似的痛责。这是孙中山与宋庆龄在离开日本去天津时的留影。著名美国学者韦慕庭,描写孙中山此时的情景说:“孙中山精神饱满,这是他的聪明才智,在生命火花开始明灭闪烁之前,最后一次强大的迸发。”
孙中山为什么来日本?因为他想在进入北京之前,在取消不平等条约等方面,取得日本的支持,并希望说服日本朝野,一个强大统一的中国,是对日本有利的。但日本政府显然很冷淡,并没有邀请他到东京去。相反,段祺瑞的代表却受到了日本首相和外相的接见。这样的规格,与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未来可能的总统的接待,是不相符合的。孙中山很明显想寻求日本官方的支持,但是他失败了。天津张园,孙中山进北京之前住过的地方。1924年12月4日,孙中山抵达天津,他终于到了北方,但他立刻就病倒了。孙中山所得的病,是一种只会日趋恶化的不治之症。但他并不知道,他仍然一如往常的接见各方代表,发表谈话。但这次不同往常,病魔来势凶猛,他感觉再也难以支持了。实际上孙中山到天津当天就感到了肝部疼痛。一直有一种说法,说孙中山到天津后,在寒冷气候中脱下帽子与欢迎的人见面,导致发冷发热,引起肝部疼痛。而另一种说法,是说孙中山在与张作霖会面时,罹患感冒引起的。持这种说法的是张学良。
1993年,92岁的张学良以肯定的语气,告诉采访他的台湾学者郭冠英和周玉蔻说:孙中山的病,是在与他父亲张作霖见面时,受冻受冷而引发的。孙中山抵达天津美昌码头时,的确是在寒冷的天气中,脱帽向欢迎者致意。如此,则因受风引发病症,就是确实的了。只不过,这时谁也没想到,他的病会那么严重。开始为他看病的德国医生只以为是重感冒,致使病给拖了,但更重要的,还是险恶的政治环境一直压迫他的身体神经,导致他最后难以支持,这才是引发他肝病的一个重大的原因。孙中山在天津就开始卧病在床了,就在他的生命即将走向终点的时候,政治问题仍一如既往的缠绕着他。他和张作霖进行过几次讨论,也接待了冯玉祥和段祺瑞的代表,孙中山是应他们的邀请北上的。他满心希望能够通过政治协商而把国家统一起来。可是北方的军阀们,正在深刻的互相猜忌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