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建促和谐,以创建促发展。
几年来,福建省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挥舞如椽大笔,以全新的笔触,描绘了海西美丽的文明画卷。
从“邻里节”的蚕豆香到西湖之滨歌声飘;从各行各业讲诚信到八荣八耻大家谈;从街道爱心小超市到平安工程家家乐;从五缘湾畔安居楼到纵横山海村村通……随着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不断深入,福建省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市民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事业显著进步。创建活动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的网络,在整体上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相适应、相配套、相渗透、相融合,有力推进福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以人为本,增进社会和谐
数十万人次机关干部参加各种文明督导,数十万大中小学生组成宣传队进社区倡导文明,数十万外来务工人员积极参与文明创建活动……三个“数十万”凸显了厦门市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的巨大合力。群众是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主体,厦门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在全国文明城市评比中,以100%的群众知晓率和95%的群众支持率交出满意答卷,获得殊荣。
没有群众参与,创建活动就是纸上谈兵;忽视群众利益,创建活动也就没有动力和活力。通过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一体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奖励扶助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石狮市努力做到“为民惠民”,不断解决发展中的城乡差异矛盾,以城市反哺乡村,让全民共享文明城市创建的成果。2006年,石狮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扶助金标准达到每人每年2400元,是国家规定标准的四倍,全省最高;2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通过减免借读费、学杂费等相关措施,每年减负1000万元。
始终把“为民”服务摆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是创建活动的根本落脚点和出发点,群众在共建共享文明城市的同时,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人与人的关系也更加和谐。“以人为本”,热了民心、解了矛盾、聚了合力,推动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围绕大局,推动城市发展
“十一五”开局以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气势如虹,福建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发展壮大中心城市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如何推进城市又好又快地发展?在日积月累的创建实践中,一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统筹推进的道路展现眼前。
40个职能部门487项审批事项集中审批;618项审批事项取消,减幅52.2%;94项审批事项下放县级,改革面达64.7%;开通“12345”政企沟通热线、政风行风直通车、行风热线等10多条便民热线……泉州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围绕发展大局,改革政务,靠前服务,提高效率,转变模式,使整个城市充满了活力。
漳州市围绕发展经济这个中心工作,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通过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建立健全城市信用体系,评选“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放心店和信用村(居、户)等活动,整顿和规范了市场;透过文明单位优质服务竞赛、星级示范窗口评选等系列活动,推进了“效率漳州”建设;漳州还积极运用市场化运作手段治理城市“牛皮癣”,并将该模式拓展到城市保洁工作,使市容面貌大为改观。
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相辅相成。通过几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邵武市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实力不断提升。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6亿元,同比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66元,同比增长12.63%;农民人均纯收入4925元,同比增长9.38%。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由2001年的第26位上升至2005年的第14位。
福建省建设厅、省卫生厅等部门积极围绕城市发展的中心工作,努力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矛盾,为城市发展扫清障碍。为了让城市拥有一个和谐畅通的交通环境,省建设厅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推动公交事业发展,发动全员动手创“三优”(优秀线路、优秀车组、优秀驾乘人员),提升公交服务质量。卫生部门以创建卫生城镇为抓手,与建设、环保、城管、交通等有关部门通力协作,按照“规划高起点、建设高质量、管理高效能”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城市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更新环卫和公共卫生设备,提高城市综合服务能力,美化了城市的容貌,提升全民卫生健康意识。
新发展,新风貌。过去几年来,福建省龙岩、南平、莆田、宁德等城市的人居环境也持续改善,现代气息逐步增强,文化品位逐步提高,市民生活也更加舒适、方便、安全,呈现出一派文明的新气象。
持续创新,深化创建实践
创建实践只有从实际出发,敏锐把握社会环境的新变化、工作对象的新特点、人民群众的新需求,不断探索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掌握人民群众欢迎的新手段和喜闻乐见的新形式,才能不断增强创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为倡导全民阅读、创建学习型城市,福州市以“有福之州,书香满城”为主题,开展了首届福州读书月活动,举办了祭孔典礼、闽都文化与城市精神论坛、美文诵读晚会等活动,积极援建“好书进万家”基层图书室,评选首届十大“书香门第”和“读书明星”,营造了浓厚的书香城市氛围,提升了市民的文化素质。在传统文化中挖掘新形式、新内涵,也是福州的拿手好戏,通过恢复传统习俗,开展七夕“邻里节”、拗九日送粥等活动,互敬互爱,互相帮助的淳朴民风在福州的街头巷尾重现光彩。
三明市有着丰富的革命老区教育资源,在推动红色旅游时,三明市寓教于乐,大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提升市民道德素养。同时,还通过摄制数字电影《村支书张仁和》等新形式,弘扬新时代的楷模,在全市掀起向张仁和、郑忠华、白沙派出所、大田建设法庭等学习的热潮,使市民们自觉投身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实践。如何使创建工作更加深入,创建的成果更加巩固呢?厦门市在实践中,创新点评工作机制,点出缺点和不足,推动和谐与精彩。每次点评,市委书记、市长亲自主持,并发动各界人士从不同层面、角度点评创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共商解决办法。各区、各部门也相应建立点评机制,坚持每月点评、每周巡查、每日督查,狠抓落实,全面整改,有力地推进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围绕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厦门又召开了6次点评会,有效地巩
固和发展了创建成果。
创建不止、创新不停。为了让城市更加文明,人民更加幸福,社会更加和谐,福建省广大干部群众迈上了创建文明城市的新征程。(陈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