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很多专家认为是中国彩绘瓷发源地的邛窑,其大遗址保护二期工程将在近期完成施工,得到恢复的“十方堂老码头”成为工程的一大亮点。
8月24日,记者在邛崃市临邛镇十方堂村看到,在南河边修复了一个用当地红砂石砌成的码头,在柳树掩映下,它静静立于邛窑大遗址5号窑包的旁边。当地村民张洪亮说,它和上世纪70年代自己看到的码头完全一样,连拴船用的石桩都是老样子。
省古典建筑园林设计院总建筑师庄裕光告诉记者,邛窑作为全国闻名的民间瓷窑,当时的市场肯定是非常红火的。十方堂码头是当时邛窑产品重要的 “产销通道”,因此码头应和窑址一起受到保护。
据邛崃市文物局副局长何吉民介绍,邛窑大遗址保护二期工程的核心,是一条始于1号窑包止于14号窑包的长350米的遗址防护挡墙。“这14个窑包全部处于南河岸边,使得遗址的文化堆积层常年受到河水冲刷的威胁。特别是处于迎水面的14号窑包,已被河水冲刷得只剩下1/3。”何吉民说,加筑这条挡墙后,可以保护窑包不受河水冲刷。
为了将来好打造成旅游地,新修筑的挡墙采用了当地常见的卵石,并且随着河堤的弯度自然起伏,最大限度保留了原河岸的自然走向和形状。并且挡墙周围新栽种的植物,也全部是芦苇和芭茅草等当地土生土长的。
据透露,随着二期保护工程进入收尾阶段,三期工程的前期准备已全面展开。三期工程将针对其中10个窑包展开文物本体保护。绿化方面,将全部采用柳树、杉树、腊梅、桃树、马蹄莲等当地的浅根抓土植物,以防止树木根系过于发达对窑包本体产生破坏。整个十方堂邛窑遗址保护工程有望在明年上半年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