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分類: 图书,工业技术,环境科学,社会与环境,
作者: 周冯琦等著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2-1字数: 255000版次: 1页数: 274印刷时间: 2007/12/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20807590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伟大的社会工程”这一主题,着重研究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过程,研究了这个实践过程的不同环节和不同领域,包括“新农村建设”、“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党的执政方略”、“对外开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内容,论证了科学发展观对于这些环节和领域提出的具体要求,分析在这些环节和领域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遇到的问题和矛盾,并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政策思路和建议。
目录
序一
序二
导论建设“两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一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
第二节建设“两型”社会的战略意义
第三节 “两型”社会的内涵与评价标准
第四节建设“两型”社会的基本路径
第一章增长优先战略与资源环境压力
第一节增长优先发展战略
第二节增长优先与粗放式增长
第二章市场缺陷与资源环境问题
第一节外部性问题
第二节规模经济问题
第三节跨期配置和贴现率问题
第三章政府失效与资源配置扭曲
第一节借助政府干预的同时警惕政府失效
第二节政府干预不当反而加重资源和环境压力
第三节案例分析:不算经济账的“样板”工程
第四节避免政府不当干预的基本思路
第四章“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引领战略调整
第一节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明出路
第二节靠“服务化”实现生态压力最小化
第三节走人力资本密集化的发展道路
第四节为人的发展积极创造条件
第五章克服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政策选择
第一节政府和市场作用的边界
第二节政府适当干预矫正“市场失灵”
第三节利用市场手段解决资源环境问题
第六章“两型”社会的治理结构
第一节制度能力
第二节市场重构
第三节社会重构
第四节政府重构
第七章培养“两型”社会的生态意识
第一节生态意识提升“两型社会”制度能力
第二节社会调查:生态意识与生态行为
第三节成功的生态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相统一
第四节健康社区生活培养生态责任意识
第八章培育“两型”产业
第一节服务业的培育
第二节农业的服务化
第三节工业的服务化
第四节循环型产业链的构造
第九章引导节约型消费
第一节治理过度包装
第二节抑制一次性消费
第三节建立押金—返还制
第四节建设新型的旧货市场
第五节培育生态住宅市场
第十章建设节约型政府
第一节节约型政府的一般涵义
第二节有关政府浪费的主要表现形式
第三节造成政府不经济的主要原因
第四节必要的政策建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二章市场缺陷与资源环境问题
环境经济学家认为,环境恶化的原因可以概括为成本和收益、稀缺和价格、权利和义务、行为和结果的脱节或背离,而这种脱节或背离是由于市场缺陷造成的。在一个完全自发的市场中,经济主体倾向于过度使用资源和环境容量,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
第一,外部性问题,包括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典型案例就是有机肥的使用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化肥的使用具有明显的负外部性,导致经济主体倾向于使用化肥而不是有机肥。
第二,规模经济问题。许多处于幼稚阶段的绿色产业之所以不能发展起来,就是因为市场容量太小,单纯依靠市场力量无法形成足够大的生产规模使巨额固定成本得以摊薄,从而进一步削弱了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第三,跨期配置和贴现率问题。贴现率越高,人们的行为就越倾向于短期化,就会更多考虑资源和环境投入的当期产值,更少考虑为将来的发展合理保护资源和环境。而穷人的私人贴现率又高于社会贴现率,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均GDP不到2 000美元的发展中国家,要说服广大低收入群体保护资源和环境绝非易事。
第一节外部性问题
市场失灵是指,在有些情况下,仅仅依靠市场价格调节并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外部性问题则是市场失灵的核心内容,是经济学中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外部性不仅是新古典经济学的重要范畴,也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重点研究对象,它不仅不断引发经济理论的创新,而且在环境保护等许多实践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典型的涉及外部性的行为,分析外部性对资源利用和环境行为的影响是本节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