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机遇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世界政治 ,
作者: (美)布热津斯基(Brzezinski,Z.)著,陈东晓等译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5字数:版次: 1页数: 174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208075931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美国当前究竟遇到的只是短暂的战术性挫折,还是陷入了更加深刻长久的战略性困境?美国还有没有机会继续保持全球首要地位,执掌世界政治的牛耳?《第二次机遇》一书紧紧把握当下公众的关切和脉搏,问世不久便进入了美国《纽约时报》十大畅销书排行榜。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秉承一贯大开大阖的战略气度,剖析了冷战后从老布什、克林顿到小布什三任总统15年来在美国对外战略的构想和实践中的经验得失,“就历史当下时刻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战略性结论和根本性指导,以启发未来的美国总统们”。
作者简介
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美国当代著名战略理论家,地缘政治学家。1928年3月28日,出生于波兰华沙。1938年随父母移居加拿大。1949年,毕业于加拿大蒙特利尔市麦吉尔大学。第二年,进入美国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58年,加入美国国籍。1960年,任哥伦比亚大学法律和政府学副教授。1961年,被肯尼迪总统聘为外交政策顾问。1962年,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同时兼任哥伦比亚大学共产主义问题研究所所长。1966-1968年,任约翰逊政府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成员。1973年,协助大通银行董事长戴维洛克菲勒发起组织三边委员会,任主席。1977-1981年,出任卡特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离开政坛以后,任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美国乔治城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高级顾问。
目录
从战略的高度和历史的视角“温故知新”——布热津斯基新著《第二次机遇》导读
致谢
第一章 全球领导面临挑战
第二章 胜利之雾(以及冲突世界的诞生)
困惑的期待
寻求必然
第三章 原罪(以及常规想象力的陷阱)
胜利的外交
被遗弃的胜利
第四章 善意的无能(以及自我放纵的代价)
塑造未来
直面过去
第五章 灾难性的领导(以及恐惧的政治)
作为新保守主义梦想坟墓的“最前线”
世界的其他部分
第六章 超越2008年(以及美国的第二次机遇)
美国是如何领导世界的?
美国还有第二次机遇么?
全球政治觉醒的地缘政治
译后记
媒体评论
当谈到“美国的权力和政策与更加广阔的历史和文化趋势的关系”这一堪称外交政策的“哲学”时,布热津斯基的同辈中无人能出其右。在理解国家利益与自由社会价值之间有时困难的关系方面.也没有任何时期的民主党人可以与布热津斯基相提并论。
——沃尔特拉塞尔米德,《外交事务》
很少有卓越的外交政策分析家能够从关于伊拉克问题的辩论中脱颖而出而且声望更盛,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却是其中一位。事后来看,很明显他对布什政府政策的批评总体上是正确的.而且也许更为重要的是.他有勇气在这样做甚至会冒被排除出当权派圈子之险时站出来……在伊拉克的关屠杀和混乱中,布热津斯基进一步提升了他作为美国外交政策最重要的代言人之一的角色。
——戴维伊格内修斯, 《华盛顿邮报》
布热津斯基对(伊拉克)战争的批评已经证明了他的才气和敏锐……(他)拥有要求真正改变的意志和人格力量。
——罗伯特达莱克,《让所有国家知道》以及《未完成的生命》的作者, 《华盛顿邮报》
(布热津斯基)是吉米’卡特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冷战鹰派,保守的民主党人.官僚政治的行家里手;他了解权力,而且并不反对运用它。
——罗纳德斯蒂尔,《国家》
如果我国外交政策领导缺乏布热津斯基极富经验和创造力的忠告.那么美国领导的全球文化变迁将变成孤独的和引发动荡的十字军东征。我已经认真地倾听了他(的意见)25年。
——参议员理查德.卢格
无论在那时还是现在,我都将他视为卡特外交政策团队中远甚他人的最现实的、最富有经验的和最平稳的人。
——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来自幕后》
没有人比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更了解权力与原则的相互依赖。
——吉米卡特
书摘插图
第一章全球领导面临挑战
美国总统第一次自我加冕全球领袖是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即便无从得知它在日历上的确切日期。这个时刻紧随苏联的解体以及冷战的结束。美国总统虽没有在国际上获得任何正式的祝福,但确实担当起了全球领袖之职。不但美国的媒体如此相称,外国人也以全球领袖之礼相待。造访白宫(更不用说戴维营)被所有外国首脑视为政治生命中的一个高峰。美国总统的出访也总呈现一派帝王出巡的威仪,无论就其规模还是安全保障而言都令他国领导人黯然失色。
这一事实上的加冕,较其最近的历史先例,即1876年英国议会尊称维多利亚女王为印度女皇而言,虽外表略显逊色,然意义却更为重大。女皇的加冕是在一年后的新德里极其盛大的仪式上正式宣布的,参加盛典的有印度的“皇亲国戚、达官显贵,无不体现过往传统与当下繁华之结合,彰显此伟大帝国的繁荣和稳定”(以当时官方宣布时所用的表述)。这一事件标志着大英帝国在当时全球的特殊地位。“日不落大英帝国”也随之成为这第一个全球帝国的众多忠实仆人嘴边骄傲的口头禅。
可叹的是,那些忠诚的臣子们显然低估了历史是多么善变。大英帝国并滑受到多少历史洞察的指导,而更多地为帝国的狂妄自大所左右。大英帝国在不到25年的时间里卷入了一场相路遥远的冲突,走向自我毁灭。接连两场布尔战争,不仅使得大英国的“自由”之名在国际上为人诟病,也为日后希特勒建造集中营提供了模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