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产业政府管制研究
分類: 图书,管理,一般管理学,经营管理,
作者: 田旭 著
出 版 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0-1字数:版次: 1页数: 294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5865235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阐述了流通产业政府管制的一般理论,全面总结评价了我国流通产业政府管制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中国流通产业政府管制制度及其改革做了专门研究,旨在为中国流通产业政府管制制度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本书采取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历史归纳与国际比较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管制经济学理论及相关法学理论,探讨了流通产业政府管制体制、管制政策方面的现实问题。本书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第一,在选题上具有一定的开拓性,一方面,在政府管制的研究领域十分匮乏针对流通产业管制的研究;另一方面,在流通经济研究领域鲜有学者从政府管制的角度进行专门研究,本书试图在管制经济学和流通经济学相结合的领域有所创新。第二,分析了流通产业实施政府管制的必要性及其与其他产业管制的不同之处,提出根据流通产业的市场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实施适时适度管制的观点。第三,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实施流通产业管制的特点与经验,对我国流通产业的政府管制改革提供借鉴。第四,全面总结评价了我国流通产业政府管制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并将其置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提出了改革路径。
作者简介
田旭,女,1971年生,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经济学博士,青岛大学工商管理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政府管制、贸易经济,企业经营与战略管理。先后在经济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论文曾分别获青岛大学社科论文一、二等奖,青岛市社科成果奖及青岛市巾帼科技创新三等奖,并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
目录
导论
一、本书选题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
第一章 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第一节 流通产业的界定及其特征
一、流通产业的相关概念
二、流通产业的内涵及其界定
三、流通产业的特征
第二节 流通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分析
一、流通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二、流通产业的发展能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三、流通产业对劳动力就业的贡献
小结
第二章 流通产业政府管制的理论分析基础
第一节 管制经济学及相关理论述评
一、经济管制的三种主要理论
二、与政府管制相关的其他经济学派理论
第二节 产业组织相关理论述评
一、哈佛学派的理论
二、芝加哥学派的理论
三、可竞争市场理论
第三节 与政府管制相关的其他理论
一、关于管制的法学及社会学分析
二、抗衡力量论
三、政策压力集团理论
小结
第三章 流通产业政府管制的必要性、分类与特点
第一节 流通产业政府管制的含义及必要性
一、政府管制的含义
二、流通产业政府管制的内涵
三、流通产业实施政府管制的必要性
第二节 流通产业政府管制的分类
一、按管制目标分类
二、按管制主体分类
三、按管制客体分类
四、按管制手段分类
五、按管制政策的职能分类
六、按管制内容分类
第三节 流通产业政府管制的特点
一、流通产业政府管制的一般特点
二、流通产业政府管制的特殊性
小结
第四章 流通产业政府管制的成本效益分析
第一节 流通产业政府管制的成本分析
一、管制的直接成本
二、管制的间接成本
第二节 流通产业政府管制的效益分析
一、流通产业适度管制的效益
二、流通产业管制的不利影响
三、对产业管制效果的实证分析
小结
第五章 发达国家流通产业管制的比较与借鉴
第一节 美国对流通产业的管制
一、管制目标
二、管制政策
三、管制机构
四、简要评析
第二节 欧洲国家对流通产业的管制
一、德国
二、法国
三、英国
第三节 亚洲国家对流通产业的管制
一、日本
二、韩国
第四节 流通产业管制的国际比较及其借鉴
一、发达国家对流通产业实施政府管制的比较
二、对我国流通产业实施管制改革的若干借鉴
小结
第六章 中国流通产业管制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新中国流通产业管制的发展历程
一、管制机构的发展变化
二、管制政策的发展变化
三、管制立法及管制手段的发展变化
第二节 我国流通产业管制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一、流通产业管制的现状
二、流通产业政府管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小结
第七章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流通产业管制体制的调整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对流通产业发展的影响
一、对流通环境的影响
二、对流通体系的影响
三、对流通规模的影响
四、对流通企业的影响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现行流通产业管制体制的挑战
一、对流通管制机构的挑战
二、对流通管制政策与手段的挑战
三、对流通管制客体的挑战
四、对转变管制职能的挑战
第三节 我国流通产业政府管制体制的调整
一、流通管制体制改革的目标
二、流通管制机构的设置
三、流通管制职能的实现
四、对流通管制机构的监管
五、流通管制措施的变革
小结
第八章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流通产业的管制政策
第一节 中国流通产业的反垄断政策
一、关于垄断的界定
二、我国流通领域中垄断的表现、成因及危害
三、我国流通产业反垄断的必要性
四、我国的反垄断法立法现状
五、我国流通领域的反垄断政策
第二节 流通产业的市场竞争政策
一、政府对价格竞争行为的管制
二、政府对非价格竞争行为的管制
三、政府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管制
第三节 流通产业的社会性管制政策
一、加强我国流通产业社会性管制的必要性
二、流通产业社会性管制的主要内容
三、我国流通产业加强社会性管制的对策
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二章 流通产业政府管制的理论分析基础
第三节 与政府管制相关的其他理论
二、抗衡力量论
抗衡力量论是指在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的大企业,当凭借自身的垄断地位进出市场时,会引起各种抗衡力量的抵制,从而在运用垄断地位的效果方面,不可能达到预期目标。
加尔布雷思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是由计划体系与市场体系组成:“计划体系”是指“有组织的、由若干家大公司组成的经济”,大公司能够控制价格支配消费者,生产者主权代替了消费者主权;“市场体系”是由分散的小企业和个体生产者组成,他们无法操纵价格,消费者主权仍占主要地位。加尔布雷思建议实行减少计划体系的权力和扩大市场体系的权力的改革措施,以实现权力均等化:一方面,运用立法和经济措施对大企业实行价格管制,同时限制大企业的目标侵犯公共目标,防止其损害中小企业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另一方面,通过立法提高中小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取消对它们的价格管制,使中小企业一般不受反托拉斯法的限制。以上权力均等化措施的实质就是限制大公司的权力,提高小企业的地位,通过一系列改革,将改变公共政策目标,即不再以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而是以全社会福利的增进为目标。
加尔布雷思在《美国资本主义》(1952)一书中全面阐释了关于“抗衡力量”(Countervailing Power)的观点,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一部分大企业因具有垄断地位而形成一种削弱竞争的市场力量,垄断企业取得了一定的垄断利润。但同时,垄断企业的垄断行为刺激了市场的其他利益主体(经营者或消费者),使市场上自发地形成保护自身利益的抗衡力量,并通过对垄断企业的抗衡,来分享一部分垄断利润,从而产生一个制约与平衡的机制,实现各种力量的均衡,防止垄断力量的滥用。加尔布雷思认为抗衡力量有以下几种:工会、合作社组织、买方或卖方的大企业以及一些联合组织。他指出,虽然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出现了能与垄断组织相抗衡的力量,但更多的是“弱小者”,如分散的消费者等。因此,他主张政府应该放弃反托拉斯政策,在制定经济政策时,有责任为缺少抗衡力量的弱小者提供支持,通过制定有利于抗衡力量发展的法规,来扶助较弱一方的抗衡力量,从而使双方力量达到均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