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教育决定民族“孩子”素质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教育理论,
作者: 徐骁著
出 版 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字数: 150000版次: 2页数: 204印刷时间: 2008/01/01开本: 16开印次: 2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60131061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新浪、搜狐、网易、百度等几十家网站均对“洗脑”给予关注报道及连载。
《中国教育报》“洗脑”提出的“解放人性”教育理念,可以成为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建立平等对话的平台。
《中国青年报》“洗脑”给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以鲜明的启示——教育观念转变需要”洗脑”。
《中国中学生报》如果我们再不来一场全民族的教育大改革,中华民族将又一次在世界竞争的舞台上跌倒。这是一场没有硝烟但却空前惨烈的“战争”,每一位中国人都必须在这场“战争”中“洗脑”。
《现代教育报》“洗脑”,一部关注人性化教育的大书。
《北京晚报》中国人的教育观念转变之日,才将是这头”睡狮”真正苏醒之时。
《长春晚报》“洗脑”令我们警醒、思索、前进。
《江城晚报》”洗脑”是一部关于即将到来的新教育时代的书,是一场我们即将一起发动的教育大革命。
《抚顺晚报》一本书决定你一生。成功从“洗脑“开始。
《重庆少年先锋报》“洗脑”像一把把火炬点燃人们的灵魂,像一串串跃动燃烧着的思想精灵,像一条条短信,带给人们大信息量的教育观念及教育现象。
《延边日报》”洗脑”提出的”在质疑中独立思考”、“善于主动提出问题比一味被动接受知识更具有创造力”等教育理念和方法,不失为摆脱应试教育阴影的良计。
内容简介
力避传统的繁文缛节式的长篇叙述,以短、平、快的风格,彰显大信息流量,类似中医针灸般的手法,给国人的陈腐观念以各种新、奇、特的纵横文化刺激及观念冲击。
案例及现象对比鲜明,一目了然,可以节省读者大量宝贵的时间,使其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有效的观念变革。
远离政治是非,就教育现象而谈教育观念,且诸多相近思想多有报刊登载,并非一家之言。
通篇充满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和“拿来主义”精神,热切希望民族振兴,祖国强盛。
作者简介
徐骁,别名:潇、徐江、宜水。职业;北京卫视中心主任,作家。爱:热爱祖国及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赠:部分劣质传统文化基因像思想病毒一样对国家和人民的伤害。特长:在文化及经济领域无穷尽的创造力,作品众多,其小说、诗歌曾多次荣获全国大奖。经历:知青、工人、学医、学文、主编、大型文化活动的组织及策划者、企业总裁。总经策划、拍摄中国第一、二部绿文化政论片《商魂》、《中国乡镇企业启示录》。
全球首次提出将“解放人性”的哲学思想植入企业经营及市营销手段中,顶级企业经营及企业文化的策划者。
目录
学前教育类
要“红花”失去“自由”
培养幸福儿童的八个忠告
合作意识:从幼儿培养
看看美国人咋管孩子
请教师尊重一些家长和孩子
情商
面对孩子的“自我否定”
导致目前父亲“淡出”家教的原因
你的孩子孤僻吗?
兴趣是强迫培养出来的吗?
家庭教育类
父母的能与不能
亲子互动篇
天伦之乐的理解和做法
孩子渴望父母有十全
你跟孩子互动了吗?
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不宜过高
你认真关心过孩子成长吗?
谁之过?
如何成为孩子的朋友?
让孩子学会自我生存
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人
爷爸教育孩子效果可好
人格篇
商品退换
餐桌礼仪
面对残疾孩子
家庭塑造人
从1岁培养人格独立
母亲的品质决定孩子的未来
家庭问责制
家庭赔偿制
日记与隐私
道德教育篇
“硬性说教”危害大
孩子的暴力倾向
“美丽”的谎言
挫折教育篇
温室效应
孩子最讨厌家长“说的话”
路遇歹徒时
孩子生病时
激励批评篇
孩子的自尊心需要呵护
面对一个不行的孩子
孩子的吃相
良药何必“苦口”
孩子犯错惩罚谁?
惩罚的七条原则
家庭成员关系篇
谁来带孩子?
困惑的家教
当代版的“孔融”
“关爱”情结
“隔辈亲”现象
“顶嘴”问题
习惯篇
电视病
挑食和偏食
家长!家长!你称职吗?
网络的困扰
世界上的事真的很奇怪
小学教育类
中学教育类
社会教育类
后记
书摘插图
学前教育类
要“红花”失去“自由”
我们的教育总是告诉孩子“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我们的幼儿园老师几乎每天都对小朋友要求:“现在吃饭不要讲话”、“现在开始上课不要讲话”、“现在大家坐好不要讲话”……
有个大胆的小朋友举手问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可以讲话呢?”
一天开餐时,孩子们发现所发的饼干跟往常不一样,有的说饼干的形状像银钱,有的说饼干有桔子味……孩子们一边吃,一边议论纷纷。
老师皱着眉头不耐烦地说:“不该讲话的时候不要讲,谁再讲就不给谁饼干吃……”
更令人反思的是,幼儿园小朋友把守纪律的大红花视为至高无尚的荣誉,为了得到更多的红花,对老师言听计从,不惜把自己的手脚“捆绑”在硬梆梆的板凳上。
同样的情景我们很难在教育发达国家的课堂上见到,那里的孩子十分自由,上课可以吃东西、听音乐等等。总之,教师不会在这些方面过多地约束学生,即使需要安静一下,教师也没有那么多的“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