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2缉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社会学,社会学理论,
作者: 张一兵主编
出 版 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2-1字数:版次: 1页数: 364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2114784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社会批判理论纪事》之为“纪事”首先就体现了一种真实刻录再现历史的宗旨,包括历史地再现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发展史上被遗忘、被掩盖、被歪曲和被缺失的环节。本刊将秉承坚持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多年来形成的优良扎实学风,深入原著、正本清源,在历史研究中复原马克思主义思想原象,在历史反思中深化马克思主义当代意义理解。《社会批判理论纪事》之为“批判”的“纪事”,就是要准确、敏锐地捕捉当代国外社会理论的动向、趋势,同声刻录时代跳动的音符,与当代思想大师、理论巨擘进行零距离接触对话,在洞察透视全球化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在批判地借鉴形形色色的现代社会批判理论成果中,促进以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发展。本刊结合我中心近期所承担的当代资本主义研究重大课题,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开辟专栏,共同参与,有重点有计划地专题评介与回应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左派激进社会理论思潮、文化研究、女性主义、后殖发主义以及第三世界社会主义等思潮和运动中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代表成果,力图将本刊打造成为国内社会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思想舞台。《社会批判理论纪事》就是要以理论为武器、以学术为本,真实纪录21世纪中国巨变的社会,思考和回答当代中国社会重大的基本理论问题,为实现先贤列宗们梦想所追求的中华民族复兴事业,为构建美好的和谐社会而努力工作耕耘。
反思建筑就是对具体的由建筑“付诸实施”的意识形态进行批判,因此它必须在更为具体的特殊领域中才能走得更远。在这样的领域中.揭示建筑发展的本来面目只是建筑反思的目标之一。但是,只有未来的阶级斗争状况才能告诉我们,我们为自己设定的任务是先锋性的还是后卫牲的。
——曼弗雷多-塔夫里
最后.塔夫里则描绘了晚期资本主义(始于1931年.二战后得到辩证的加强)不断发展的封闭性。通过不断系统地破坏各种审美可能性,晚期资本主义最终传达了一种让人瘫痪的、叫人窒息的感觉在同样不可思议的分水岭即总体社会革命的这一端.一切建筑创新或都市设计创新都是徒劳无功的。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
我其实想要谈论的是这些事情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问题.但我只能说:它不是用一个理论来补充另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理论的内在解释问题。也就是说,我服从唯物辩证法的裁判。这可以证明.这里所说的,只是对唯物辩证法某些基本要素的一种解释。
——秦奥多W.阿多诺
内容简介
《社会批判理论纪事》是教育部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主要刊发与国内外社会批判理论的历史发展、研究现状与未来走向等有关的论文及译本。在不断变化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者面对理论和现实双重危机所进行的探索和突破皆以铺陈为纸面上的惊涛骇浪。打破不同的学科界限,广泛地引介相关领域的社会批判理论,积极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自身的发展,是本书的意义所在。 本书为《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2辑。
目录
曼弗雷多塔夫里:建筑与意识形态批判
批判的历史计划:曼弗雷多-塔夫里及威尼斯学派
《球与迷宫》及其他
建筑史的极限
历史的废墟:“计划”危机
走向建筑的意识形态批判
《建筑与乌托邦》序言
意识形态批判与历史实践
论批判性历史
建筑与意识形态批判
文化市场——瓦里采访塔夫里
《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学研究的再思考
文献学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的科学立场 ——答鲁克俭先生和大村等日本学者
广松版《德意志意识形态》在《资本论》形成史上的意义
从文献考证与文本解读统一的视角看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
写作中的主导作用——析广松涉“恩格斯主导论”的文献学依据
《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篇的文本结构问题——马克思学实证方法与思想史科学方法的根本对立
社会批判理论经典拾遗:阿多诺
自然历史观念(1931)
哲学的现实性(1932)
胡塞尔与唯心主义问题(1940)
论音乐的社会情境(1932)
域外之声
“第二自然”:卡尔魏特夫的社会批判哲学
海外名家:托尼安德烈阿尼
从否定辩证法到肯定辩证法:革命路径的转换
社会主义的模式
英文目录
中文摘要
稿约
第3辑专题预告
书摘插图
曼弗雷多塔夫里:建筑与意识形态批判
建筑史的极限
在关于塔夫里的《球与迷宫》的一篇论文中,我曾经幼稚地认为,将书中的导言《历史“计划”》中的每一个命题整理出来、排列好,论文就可以宣告完成。就像巴特认为他的关于米什莱的博士论文,“只要列出米
什莱的各种主题,就可以写出一本深刻的、创新的著作。”很快,我发观这条路行不通,或者说,这最多只算是一个准备阶段。在艰苦的罗列《历史“计划”》各项命题的过程中,我感觉对塔夫里的研究离不开一个基本主旨——关于塔夫里的价值的认定。这实际上正是我一直以来力图回避的主旨。讲讲塔夫里多么重要,多么深刻,多么伟大,这有什么意义呢?无数本书.(谈到塔夫里的书)都讲过相类的话。现在,我发现,这个问题还是应该成为一个主旨。并且,它或许还需要一个界外的参照,一个导引线。
我对塔夫里价值的强烈感受,产生于一篇关于雅克拉康的访谈《不可能有精神分析学的危机》。这是拉康在1974年接受意大利《全景》(Panorama)杂志的一个访谈。拉康在访谈中驳斥了“精神分析学的危机”的论调。他认为,“这全部是捏造。首先,危机不存在,不可能存在。精神分析学还没有完全到达其自身的界限。在实践与认知中,仍然有这么多韵东西有待发现……”“危机”让我立即想到塔夫里。在《历史“计划”》中,“危机”、是核心命题。塔夫里认为,历史就是“关于危机的计划”。历史,就是将主体,将写作,将全部的现实世界都推向危机。一个认为学科并没消亡,“危机”不存在;另一个则认为学科要生存下来,就必须制造危机,这两者不是正相逆反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