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信藏学文集:藏传佛教·因明·文献研究
分類: 图书,历史,民族史志,
作者: 黄明信著
出 版 社: 中国藏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2-1字数:版次: 1页数: 580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0579585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中国是藏学的故乡。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这些正是藏学研究产生、发展的最根本条件,也是藏学研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在中华大地上成长发展起来的这门人文社会科学,现在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显学。为了展示中国藏学研究的成果,加强同世界同行的学术交流,促进藏学研究的繁荣发展,为西藏和其他藏区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领导下,我们编辑出版的这套《现代中国藏学文库》丛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中国藏学家(包括港澳台学者)的学术专著;具有重要价值的藏学文献(包括现代学者辑录的历史文献);译成汉文的藏文学术名著;获得博士学位的藏学论文(对于优秀的硕士研究生论文酌情予以收录)。所有收入的论著,均以学术价值为唯一衡量标准,文学作品、游记、通俗读物等暂不收录。
作者简介
黄明信先生,1917年生人,藏语名索南嘉措,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1941—1948年入甘肃省拉卜楞寺学经,并考取了该寺的“绕降巴”学位。1950年到中央民委工作,于1953年调北京民族出版社,1979年后供职于北京图书馆善本部民族组。
黄先生具有深厚的藏文和藏传佛教功底,长期致力于历算学研究,系为数不多的藏历学家之一。出版有《藏历的原理与实践》《藏族历史人物年代手册》(藏文)《西藏的天文历算》《汉藏大藏经目录异同研究》等著作。
目录
前言
上篇藏传佛教
吐蕃佛教
绪论
一、早期诸王与苯教
(一)吐蕃赞普世系与年代
(二)早期几位君王的传说
(三)苯教的来源与内容
(四)所谓“以苯治国”
(五)“玄秘灵物”
二、佛教传入吐蕃的开始(7世纪中叶)
(一)松赞干布与佛教之传入
(二)汉尼两公主与大小昭寺、两“觉阿”佛像
(三)创制文字,开始译经
(四)十善法规
(五)限制苯教的原因
(六)综论松赞干布时期的佛教
三、佛教在吐蕃的正式建立(8世纪)
(一)梅阿聪与金城公主复兴佛教
(二)于阗佛教与吐蕃的关系
(三)桑希赴唐取经
(四)第一次佛苯斗争
(五)寂护第二次入蕃
(六)赛囊在唐得禅法
(七)莲花生入蕃
(八)第二次佛苯斗争
(九)修建桑耶寺
(十)建立僧伽制度
附录:赤松德赞兴佛盟约誓词二则
(十一)顿渐之诤
(1)概说
(2)互辩的过程
(3)辩论的具体内容
(1)渐门派的论点——《修行次第》摘要
(2)《巴协》摘要
(3)顿门派的论点——《顿悟大乘正理决》摘要
(4)《五部遗教》所载顿门语录摘要
(5)《土观宗义史》的评论
(6)顿门派对后世藏传佛教的影响
四、赤松德赞以后佛教的兴衰(9世纪上半期)
(一)关于牟尼赞普曾否平均贫富的争论
(二)赤德松赞继续兴佛
附录:噶琼寺建寺碑
(三)浮屠豫国事
(四)热巴坚兴教佞佛遇弑
(五)达磨禁佛被刺
五、吐蕃佛教在敦煌
(一)吐蕃时期敦煌佛教的特点
(二)吐蕃时期敦煌的几位弘扬佛教的汉族人
……
中篇藏传因明
下篇文献研究及其他
书摘插图
上篇 藏传佛教:
吐蕃佛教:
绪论:
首先解释一下“藏传佛教”这个名词。国内外都曾流行“喇嘛教”一词,这个称呼本身不妥当,藏族同胞尤其坚决反对;有人称之为“西藏佛教”也不完全妥当,因为它不仅存在于现在行政区划上的西藏自治区,也不限于广大的藏族地区,它还传播于中国古西夏和蒙古、土、裕固、纳西等族生活的地区,以及国外的不丹、锡金、尼泊尔、蒙古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的布里亚特等地。其共同特点是用藏文藏语念诵、传授、辩论和写作,因此,比较准确的名称应该是“藏语系佛教”,例如第十世班禅在北京创建的佛学院就称为“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现在一般简称之为“藏传佛教”。这个名词已逐渐被普遍接受。
其次说说“西藏”与“吐蕃”两个词的关系。现代汉语中所称的“藏族”他们自称为蕃(bod),《唐书》中称之为“吐蕃”,清代也曾用过“吐伯特”一词。藏族人把以拉萨为中心的地区称为“卫”(dbus),只有以日喀则为中心的地区才叫做“藏”(gtsang),合称为“卫藏”(元明时称之为乌斯藏,乌斯即是卫的古读)。清代康熙初年才出现“西藏”这个词,用作卫、藏、阿里(mngav-rig)、喀木(康khams)四区的统称,于是“藏”?这个局部地区的名称逐渐变成了全部的统称。而现在“西藏”一词作为行政区划的名称时,又只指西藏自治区这个区域,不包括青海、四川、甘肃、云南各省的藏族地区。所以,在讲9世纪以前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们不般不用藏人、藏语、藏区等词,而用蕃人、蕃语、蕃地等词。这个时期的佛教我们简称之为“吐蕃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