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文化与修身
分類: 图书,体育/运动,武术/气功,
作者: 刘俊骧著
出 版 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3-1字数: 250000版次: 1页数: 262印刷时间: 2008/03/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2115880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神州文化图典集成》涵盖中国传统文化的饮食、服饰、民俗、宗教、建筑、艺术、中医药、科技、经济、官制等数十个领域,系统地介绍了各领域的内容与特色,以及这些文化在中华大地的起源、发展的历史。该丛书均由各学术领域颇具实力的学者亲笔撰稿,并由该领域的著名专家亲自审定,语言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极具权威性和可读性,是面向大众的中国文化普及读本,是一流学者专家撰写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十万个为什么”。
内容简介
中华民族在长期与严酷的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许多融防守和进攻于一体的人体搏击术,并在后来的战争中进一步完善发展,本书立足于深厚的传统文化,对中国武术与文化的历史渊源及现状做了全面介绍,并阐述了颇具实用价值的武术修身常识。
作者简介
刘俊骧,笔名峻骧、惜今,生于193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杂志编委、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客座教授、台湾东方人体文化艺术中心学术总监。曾任舞蹈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俗文学学会二、三届副会长,首届中国武术协会委员,北京吴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创建东方人体文化研究体系,出版五卷本《东方人体文化》、《中国舞蹈艺术史图鉴》、《中国武术》、《中国杂技艺术史》等多种学术著作。参与大型图书《中华文化百卷通志》、《中华艺术通史》、《中国大百科全书二卷》的编著,任《乐舞志》、《原始卷》、《木偶戏皮影戏》学科主编。1992年被选为中央文化部首届优秀专家,同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目录
第一章中国武术的源流和文化内蕴
第一节中国武术的定义与特性
第二节武术起源的文化机制与先秦武术的特点
第三节古代武术发展的分期
第四节中国武术的分类与流派
第五节中国武术的文化内蕴和魅力
第二章武术文化与中国哲学
第一节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重视生命
第二节武术与“知行一致”、“天人合一”
第三节武术与阴阳辩证观
第四节武术与“五行生克”、“八卦生化”
第五节习武修文是体悟东方哲理的捷径
第三章中国武术与传统伦理
第四章武术文化与传统文学
第一节神话传说与武术起源
第二节先秦文学中的武与侠
第三节《史记》开武侠文学之先河
第四节建安才子的武学修持与文学成就
第五节唐诗与传奇中的剑魂与豪魄
第六节唐人小说中的隐侠
第七节宋词与宋元话本中的武侠文采
第八节明清小说中的武打艺术与侠者
第九节当代武侠小说的新兴与崛起
第五章武术文化与传统表演艺术
第一节武术与杂技
第二节武术文化与舞蹈艺术
第三节武术文化与戏曲艺术
第四节武术文化与讲唱艺术
第五节武术文化与木偶、皮影艺术
第六章武术文化与书画艺术
第七章中国武术在民俗文化中的地位
第八章中国武术与宗教文化
第九章中华武术与国学修身
跋:武术文艺学的开拓与实践
书摘插图
第一章中国武术的源流和文化内蕴
第一节中国武术的定义与特性
所谓武术,绝不是单纯指人们在争斗中简单的击打或自卫动作、挥拳舞棒,有武而无术。中国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内外兼修、术道并重为鲜明特点的人体文化。它的表现形式有两种:徒手和器械的攻防动作。因此,有人说,技击是武术的“灵魂”。它兼有功法训练、套路演练和格斗方法三种训练形式。历史上,它曾经是防身卫国、进身入世、修身练性的人生修为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习文备武、君子之业也。现在它是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华民族一项特有的体育运动项目和民族精神独特载体,被誉为国粹。
作为体育运动,武术自然具有一般体育项目的共性:即以身体运动为特征,以增强体质为价值。但武术又有区别于其他运动项目的特性,这使它卓立于世界体坛而独树一帜,而且民俗文化中有着特殊地位。
武术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武术是功法、套路、技击术三位一体的运动。功法或称内功,是套路演练和技击术的基础。技击意识是各派拳法共通的属性,技击意识使以表演为特征的套路演练有着一种独特的美质,而功法的严格要求,又使武术较其他运动项目有着独到的养生修身之价值,使武术运动员的运动年龄可以长于一切运动项目。有的运动有着强烈的攻防格斗性质,如拳击、摔跤、击剑等,但它们没有套路演练,不能个人表演。有的运动虽有内力的训练,但与武术的内功修炼难以比拟。正由于此,泰拳拳师大多英年早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