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傩文化
分類: 图书,文化,中国文化,
作者: 陈跃红,徐建新,钱荫榆著
出 版 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3-1字数:版次: 1页数: 140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2115989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神州文化图典集成》涵盖中国传统文化的饮食、服饰、民俗、宗教、建筑、艺术、中医药、科技、经济、官制等数十个领域,系统地介绍了各领域的内容与特色,以及这些文化在中华大地的起源、发展的历史。该丛书均由各学术领域颇具实力的学者亲笔撰稿,并由该领域的著名专家亲自审定,语言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极具权威性和可读性,是面向大众的中国文化普及读本,是一流学者专家撰写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十万个为什么”。
内容简介
傩是一种祈福免灾的文化现象。它有着多彩的面具、神秘的故事、独特的演出方式,尤其是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存在至今不衰。作为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的傩,让今天的人们更加着迷。
作者简介
陈跃红,生于1954年。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大中文系副系主任,兼任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等职务。其先后师从著名学者乐黛云教授学习比较文学,师从前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教授、系主任、前国际布莱希特学会主席安东尼泰特罗(Antony Tatlow)学习戏剧和比较文学理论,师从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费正清研究中心前主任伊维德(w L Edema)学习西方理论和国际汉学。出版发表有《比较诗学导论》、《欧洲田野笔记》、《比较文学原理新编》、《语言的激活》、《向生而死》等多种著述和数十种中英文论文。
目录
导言
第一章傩与鬼神世界
第一节傩的含义
第二节傩的原形
第三节傩的分类
第四节傩与鬼神
第二章傩与世俗生活
第一节傩坛
第二节傩仪
第三节傩艺术
一、傩戏
二、傩舞
三、傩乐
四、傩面具
第三章傩与传统文化
第一节傩与主流文化
第二节傩与道
一、傩的本体内核与道教影响
二、文化渊源的异曲同工
三、功能互补与仪式整合
第三节傩与佛
一、傩文化对本土佛教的改造
二、佛教对于傩文化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傩与儒
一、角色演变与价值分担
二、傩文化中儒家观念浸淫
三、精神同构与文化互补
第四章傩与当代世界
第一节傩的当代形态
一、作为华夏活文化的傩
二、作为泛世界文化现象的傩
第二节傩与现代社会和当代学术趋势
第五章永恒的傩
第一节文化的分流与并存
第二节永恒的傩文化
再版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傩与鬼神世界
第三节傩的分类
(四)寺院傩
寺院傩与军中傩在形式上有共同之处。军中傩是将傩中所含的“武事”因素抽离出来加以强化,使傩服务于军事,从而逐渐独立为一种类型。寺院傩则是将傩中所内含的“宗教”因素抽离出来加以强化,使傩服务于寺院,并同与之结合的寺院固有宗教内容相互渗透而逐渐独立成为某种特殊的类型。它们的共同特点都在于请神驱鬼、祈福禳灾。比如道教寺院中的傩,比较突出地表现在醮斋一类的仪式活动中,并在道教经典里多有记载。关于“醮”,《隋书经籍志》这样解释道:
消灾度厄之法,依阴阳五行数术,推人年命书之,如章表之仪,并具贽币,烧香阵读。云奏上无曹,请为除厄,谓之上章。夜中,于是星辰之下,陈设酒脯饼饵币物,历祀天皇太一,祖五星列宿,为书如上章之仪以奏之,名之为醮。在《道藏》“洞神部威仪类”中又将“醮”分列为醮宅、醮墓和解厄三类,并对供物、祭坛和招神做了详细规定,如其中的《正一醮宅仪》指出,供神之物主要是绢布、果物、米、饼等。所招之神主要是五方室神、五七将军、宅内众官等。一旦把众神招请入坛后,便献上香、茶和酒,同时开始陈述俗界心愿。有意思的是这些陈述已事先在经典中准备完毕,成为一种规范格式,可供任何主持人使用,相当于早期傩文化原型中方相氏率百隶击鼓大呼时所唱出的驱鬼歌,所不同的是方相氏之歌是唱出来惊吓鬼神,是唱给被驱逐的对象听的。而道教醮仪中的陈述之辞却是唱给所招之神听,是世俗之人向神界之灵的一种陈述、一种祈愿:
伏愿神官普垂恩佑,请勒五方直符,为某驱遣宅内五虚六耗,蜚尸邪魅,及咒时瘟疫炁,中外强殚,行客寄鬼,雄雌注杀,远去千里!
这类醮仪由于依附于道教,便随之流传到了后世。据记载,在中国的台湾省台南市,直到20世纪70年代还时常举行规模盛大的道教醮仪,也即是我们所说的“寺院傩”活动:1979年年末的王醮,在公历四月十二日早晨举行了迎王爷仪式。四月十一日深夜,庙里亮起灿烂夺目的彩灯,一派辉煌,道士在醮坛上举行仪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