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七种兵器
分類: 图书,自我实现/励志,自我调节,心灵自助,
作者: 武志红 著
出 版 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 2008-4-1字数:版次: 1页数: 204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6287593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柔软的心,可以承载生命的沉重。只要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心灵兵器。
内容简介
英文中有一个说法“the dark night of the soul”,翻译过来即“灵魂的黑夜”。
西方许多哲人都说过,不必抵触“灵魂黑夜”,相反当拥抱它,当你做到全然地拥抱“灵魂的黑夜”时,它便给你巨大的量。
作者希望这本书能帮你接受自己的“坏我”,能帮你从所谓的负面情绪中汲取力量。
目录
自序 拥抱“灵魂的黑夜”
坏习惯不是你的敌人
带着心理问题去积极生活
心理书屋:《克服焦虑》
超越挫折:变逆境为机遇
心灵的七种兵器之一:最线的悲伤帮你告别悲惨往事
心理书屋:《体验悲哀》
心灵的七种兵器之二:愤怒,你的力量之泉
心灵的七种兵器之三:内疚,和谐关系的调节者
心理书:《谁在我家》
心灵的七种兵器之四:仪式,引导心灵的蜕变
心灵的七种兵器之五:恐惧,揭示生命的真谛
心灵的七种兵器之六:关系,我们心灵的镜子
心理书屋:《女心理师》
心灵的七种兵器之七:接受,带你走向自由之路
每一次磨难都是生命财富
关上车窗,关心心房
警惕爱情的七个教条
心里书屋:《有一种病叫爱情》
好好活着是最好的怀念
向创可贴式的爱说“不!”
她们为何偏偏做第三者
心理书屋:《咖啡》
越懂黑暗,越相信光阴
书摘插图
心灵的七种兵器之一:最纯的悲伤帮你告别悲惨往事
一个人在原生家庭中的关系决定了这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这是临床心理学的一个基本理论,用我的话概括来说就是:问题,在关系中产生。
不过,总会有例外,我们总能见到一些特殊的人,他们的童年非常非常悲惨,但他们却拥有很健康的心灵。
她的拯救者:一次最深的悲伤
在广州建设六马路上开着一个时尚小店的24岁的成都女孩Z就是一个例外。
她是成都人,两三岁时,妈妈与爸爸离婚,从此失去联系,一直到现在都不知所终。她爸爸是个花花公子,对女人很殷勤,情人不断,但对女儿一直缺乏关照。
爷爷奶奶对她不错。但是,她5岁时,奶奶去世,6岁时,爷爷去世。其他的亲人中,姑姑对她很好,当爸爸把钱花在情人身上而忘了她的学杂费时,都是姑姑帮她垫上。
这是很糟糕的童年,这种条件下的孩子,一般会有种种心理问题。
幼小的Z也不例外,她特别在乎别人对她的评价,特别惧怕被亲友、同学和同龄的孩子疏远甚至伤害。为了讨好别人——尤其是同学,她用过各种各样的方法,但是,没有一个同学喜欢她,大家总是嘲笑她,嘲笑她穷,嘲笑她的衣服有多难看。她还记得,一次学校要换书桌,交几十元就可以将破旧的木桌换成漂亮的铁桌,其他同学都交了钱换了新桌子,惟独她交不起钱,于是全班只有她一个人的是破旧的木桌,其他同学用的都是崭新的铁桌,那种对照分外显眼。老师把她安排到最角落的地方,同学们也常去奚落她。
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她终于承受不住了。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她想到了自杀。她接连想了好几天,问自己为什么要活着。
最后,一个人的时候,她拿出一张纸,这边写“活着的理由”,那边写“死去的理由”。这边只有寥寥几个,那边则是长长的一列。
写完之后,看着这张纸,她感到无比悲伤,于是哭起来,开始是啜泣,但慢慢变成了号啕大哭。以前她也哭过不少次,但没有哪一次如此伤心。
她哭了好久好久,仿佛都没了时间的概念。但哭到最伤心的时候,她内心深处突然蹦出一个声音对她说:“你很惨,非常惨,但你有力量好好活下去!”
她计划明年去巴黎学设计
这句话救了她。
本来,当看到“活着的理由”如此之少,而“死去的理由”如此之多时,她已决意自杀,但内心深处突然蹦出的这句话给了她想象不到的力量,让她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
不仅如此,这句话还极大地改变了她。她不再关注别人对她的评价,也不再惧怕别人对她的拒绝和嘲讽。并且,奇怪的是,自从好好哭了这一场后,好像也很少有人再肆意地奚落她了。
她的性格越来越开朗,渐渐有了朋友,先是一个、两个……到了初中后,她已有了许多朋友,有人还成了她的FANS,有男孩开始给她写情书。
她的人生构想也越来越清晰,职高时就开始打工,做过酒店服务员、啤酒女郎和酒吧歌手等。2000年职高毕业时,她已攒下几千元,但把多数钱留给了花花公子爸爸,自己拿着几百元来到广州“闯世界”。
来广州后,她做过化妆品的推销员、杂志的广州业务员等工作,最近辞去了所有工作,现在自己经营一家时尚小店,并在广西南宁开了一家分店。
目前,她最大的梦想是去法国学服装设计,已准备好了学费和生活费,计划明年去巴黎。
我刚来广州时就认识了Z,她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2002年圣诞节,她邀请我去她家里过圣诞。我以为就是几个人的小Party,没想到是一个很盛大的节目,最后到了28个人,硕士、公务员、律师……形形色色的人都有,而她作为一个职高毕业生,却显不出有丝毫的自卑。
我把Z的故事给我的许多学心理学的同学和朋友讲过,大家一致承认:她是心理学上的一个“例外”,那么悲惨的童年居然能长出这样一个心灵健康的女孩,实在是令人惊讶。那么,这个“例外”是怎样发生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