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致富关键技术问答丛书)农家观光园高效益经营知识问答
分類: 图书,经济,各部门经济 ,农业经济,
作者: 朱永和,陈全勇,王云平编著
出 版 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4-1字数:版次: 1页数: 67印刷时间: 2008/04/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3851834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近年来,伴随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人们发现,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农业观光园的含义、类型,国内外农业观光园的发展情况,农业观光园的规划与设计以及经营管理、营销策略等内容,最后,在每个问答的后面附加了相应的“特别提示”,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可供读者参考。
目录
前言
1 概述
1 什么是观光?
2 什么是生态观光农业?
3 什么是农业观光园?
4 农业观光园发展的必然性在哪里?
5 发展农业观光园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6 发展农业观光园有哪些意义?
7 发展农业观光园有利可图吗?
2 国内外农业观光园的发展概况
8 国外观光农业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9 德国农业观光园发展的情况如何?
10 意大利的农业观光发展情况如何?
11 法国的农业观光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12 美国的农业观光发展情况如何?
13 马来西亚农业观光业发展情况如何?
14 日本的农业观光有哪几种形式?
15 我国农业观光园发展概况如何?
16 台湾的农业观光园发展情况如何?
17 北京的农业观光园发展情况如何?
3 农业观光园的特征、类型与发展原则
19 农业观光园有哪些特征?
20 什么是农业主题公园?其开发应遵循哪些原则?
21 什么是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其设计时候应遵循哪些原则?
22 什么是大型农业生产基地?其开发要遵循哪些原则?
23 什么是特色农业基地?规划时要遵循哪些原则?
24 什么是农家游?开展农家游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4 农业观光园的规划与设计
25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观?农业观光园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内涵是什么?
26 农业观光园景观设计有哪些原则?
27 农业观光园规划的自然生态原则是什么?
28 农业观光园的规划如何遵循协调发展原则?
29 如何对农业观光园进行功能设置?
30 农业观光园进行功能分区有哪些原则和注意要点?
31 农业观光园内可分为哪几大功能区?
32 如何设计观光园外部引导线路?
33 农业观光园出入口如何设计?
34 农业观光园内部道路如何设计?
35 农业观光园内需要哪些交通工具?
36 如何对农业观光园进行景区划分?
37 如何规划农业观光园的水系?
38 农业观光园如何规划露地栽培?
39 农业观光园温室栽培设施的设计应注意什么?
40 观光温室有哪些类型?
41 观光园内蔬菜树栽培设施有哪些?如何设计?
42 立体无土栽培有哪些原理?管道式栽培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43 农业观光园服务设施规划的原则是什么?
44 服务建筑如何设计?
5 农业观光园经营管理与营销
45 农业主题公园如何经营管理?
46 农业观光园如何进行市场定位?
47 农业观光园的经营如何选择项目?
48 如何使农业观光园的旅游产品组合趋于合理化?
49 如何对旅游产品进行促销?
50 如何进行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4农业观光园发展的必然性在哪里?
农业观光园是农业高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进入21世纪,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及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农业已从传统的生产形式逐步转向景观、生态、健康、医疗、教育、观光、休闲、度假等方向。农业观光园的出现,就等于扩大了人类的生存空间,为人类生存和需求创造了更好的、更易适应的环境条件。如我国台湾省的观光农业位居世界领先地位。从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末,台湾省借助“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生产企业化、农民生活现代化和农村生态自然化”的措施,形成了生产、生活与生态相结合,平衡发展的“三生观光农业”。从而解决了农业萎缩、农产品过剩、外国产品向台湾倾销等一系列问题,农业生产水平迅速提高而位居世界前列。
农业观光园是农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生活发展的需要。农业结构调整、农业集约化生产和社会经济生活发展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传统农业的一家一户分散、高耗、低效且不合理的种植结构和生产形式已渐渐不适合现代农业的要求,农民迫切希望有一种快速、低耗、高效的现代农业生产形式出现,农民也迫切需要在资金、信息、科技方面得到支持与引导。农业观光园的出现,不仅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示范,而且也吸引了城市居民到此一游。城市居民到农村乡间旅游观光,会带去大量的科技思想、市场信息和文明生活方式,既可促进农民素质提高,也可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农业观光园内的高效农业也能吸引城镇居民到此投资,从而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此外,这还能促进农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