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经典文存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作者: 洪治纲主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4-1字数: 251000版次: 1页数: 309印刷时间: 2008/04/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1118236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傅斯年,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他不仅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也是我国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始人。他还是五四运动的北大学生领袖,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和台湾大学校长。在代理北大校长期间,他力陈胡适回国主持校务,强力推行“北大决不录用伪北大的教职员”,终将周作人等清除出北大。
本书选编偏重于他在经学、史学和文学等方面的论述,可以为广大学生提供一面人生思考的镜子。
目录
诸子天人论导源
春秋时代之矛盾性与孔子
墨子之非命论
孟子之性善论及其性命一贯之见解
荀子之性恶论及其天道观
文学革新申义
文言合一草议
白话文学与心理的改革
中国古代文学史泛论
诗部类说
五言诗之起源
泛论《诗经》学
论所谓“讽”
“诗三百”之文辞
夷夏东西说
战国子家叙论
论孔子学说所以适应于秦汉以来的社会的缘故
《史记》研究
中国学术思想界之基本误谬
傅斯年生平及著作年表
书摘插图
诸子天人论导源
古史者,劫灰中之余烬也。据此余烬,若干轮廓有时可以推知,然其不可知者亦多矣。以不知为不有,以或然为必然,既远逻辑之戒律,又蔽事实之概观,诚不可以为术也。今日固当据可知者尽力推至逻辑所容许之极度,然若以或然为必然,则自陷矣。即以殷商史料言之,假如洹上之迹深埋地下,文字器物不出土中,则十年前流行之说,如“殷文化甚低”,“尚在游牧时代”,“或不脱石器时代”,“殷本纪世系为虚造”等等见解,在今日容犹在畅行中,持论者虽无以自明,反对者亦无术在正面指示其非是。差幸今日可略知“周因于殷礼”者如何,则“殷因于夏体”者,不特不能断其必无,且更当以殷之可借考古学自“神话”中人于历史为例,设定其为必有矣。夏代之政治社会已演进至如何阶段,非本文所能试论,然夏后氏一代之必然存在,其文化必颇高,而为殷人所承之诸系文化最要一脉,则可就殷商文化之高度而推知之。殷商文化今日可据遗物遗文推知者,不特不得谓之原始,且不得谓之单纯,乃集合若干文化系以成者,故其前必有甚广甚久之背景可知也。即以文字论,中国古文字之最早发端容许不在中土,然能身初步符号进至甲骨文字中之六书具备系统,而适应于诸夏语言之用,决非两三百年所能达也。以铜器论,青铜器制造之最早发端固无理由加之中土,然制作程度与数量能如殷墟所表见者,必在中国境内有长期之演进,然后大量铜锡矿石来源之路线得以开发,资料得以积聚,技术及本地色彩得以演进,此又非短期所能至也。此两者最易为人觉其导源西方,犹且如是,然则殷墟文化之前身,必在中国东西地方发展若干世纪,始能有此大观,可以无疑。因其事事物物皆表见明确的中国色彩,绝不与西方者混淆,知其在神州土上演化长久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