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可靠性设计与应用\杨瑞刚
分類: 图书,工业技术,机械 仪表工业,机械设计、计算与制图,
作者: 杨瑞刚 编著
出 版 社: 冶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4-1字数: 161000版次: 1页数: 183印刷时间: 2008/04/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244501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从工程实用的角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机械可靠性设计的理论及方法。内容包括:可靠性定义及其特征量、可靠性数学基础、可靠性设计原理、系统可靠性设计与分析、故障树分析法、模糊可靠性计算方法、钢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及其应用。
本书可供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制造、试验、使用及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同时也可作为本科生的教材或参考书。
目录
1绪论
1.1研究可靠性的重要意义
1.2机械可靠性学科发展历史回顾
1.3可靠性学科研究的范畴
1.3.1可靠性数学
1.3.2可靠性物理
1.3.3 可靠性工程
1.4可靠性定义及其特征量
1.4.1 可靠性的定义
1.4.2可靠性的特征量
2可靠性数学基础
2.1可靠度计算的概率基础
2.1.1随机事件的概率
2.1.2概率论的公理与事件的独立性
2.1.3概率运算的基本公式
2.2失效分布函数及其特征量
2.2.1失效分布函数
2.2.2失效分布的特征量
2.3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2.3.1 常用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
2.3.2 常用的连续型随机变量分布
3可靠性设计原理
3.1应力-强度干涉模型及可靠度计算
3.1.1 应力-强度干涉模型
3.1.2 解析法求可靠度
3.1.3用数值积分法求可靠度
3.2设计变量的统计处理与计算
3.2.1设计变量的随机性
3.2.2 材料力学性能的统计处理
3.2.3 工作载荷的统计分析
3.2.4几何尺寸的分布与统计偏差
3.2.5 数均值与方差的近似计算
3.3变差系数、安全系数
3.3.1 随机变量函数的变差系数
3.3.2安全系数的统计分析
4系统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4.1系统可靠性预测
4.1.1 系统可靠性框图
4.1.2 串联系统的可靠度
4.1.3并联系统的可靠度
4.1.4 储备系统的可靠度
4.1.5表决系统的可靠度
4.2一般系统可靠性分析
4.2.1路集、最小路集与割集、最小割集
4.2.2 对偶函数
4.2.3最小路集法求系统可靠度
4.2.4 最小割集法求系统可靠度
4.2.5状态枚举法
4.2.6全概率分析法
4.2.7 概率图法
4.2.8布尔展开定理的应用
4.3可靠性分配
4.3.1 等分配法
4.3.2 按相对失效率来分配可靠度
4.3.3 按子系统的复杂度来分配可靠度
4.3.4 按复杂度与重要度来分配可靠度
4.3.5 花费最小的最优化分配方法
4.3.6 用动态规划法分配贮备度
4.4 修复系统的可靠性
4.4.1 维修度
4.4.2 有效度
4.4.3 串联系统的有效度
4.4.4 并联系统的有效度
4.4.5 维修方针
4.4.6 系统预防维修周期的确定
5 故障树分析法
5.1 概述
5.1.1 故障树分析法简介
5.1.2 FTA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5.1.3 FTA的名词术语和符号
5.1.4 故障树的规范化和简化
5.2 故障树的定性分析
5.3 故障树的定量分析
5.3.1 顶事件发生概率的精确计算
5.3.2 顶事件发生概率的近似计算
5.4重要度分析
5.4.1 基本概念
5.4.2 单元的概率重要度
5.4.3 单元的结构重要度
5.4.4单元的关键重要度
6 模糊可靠性计算方法
6.1 模糊集合及模糊事件的概率
6.2 模糊统计和常用的隶属函数
6.2.1 模糊统计方法
6.2.2 几种常用的戒上型隶属函数
6.2.3 几种常用的中间型隶属函数
6.3模糊可靠度计算公式
6.3.1论域中变数服从指数分布
6.3.2论域中变数服从正态分布
6.3.3论域中变数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6.3.4论域中变数服从威布尔分布
6.4模糊可靠度的应用及计算举例
6.4.1磨损的模糊可靠性设计
6.4.2腐蚀的模糊可靠性设计
6.4.3 刚度的模糊可靠性设计
6.4.4压力容器安全保护装置的模糊可靠性设计
6.4.5 寿命的模糊可靠性设计
6.4.6 系统功能失效的模糊可靠性设计
6.4.7 机械强度可靠性的近似计算
6.5 最大应力和最小强度组合的模糊可靠度
7 钢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及其应用
7.1 识别结构系统主要失效模式的算法
7.1.1 β-unzipping法
7.1.2 分枝限界法
7.1.3 优化准则法
7.2 确定结构系统主要失效模式安全余量方程的方法
7.3 系统模式失效概率的计算方法
7.3.1 模式失效概率计算的一次二阶矩阵
7.3.2 模式失效概率计算的改进的一次二阶矩法
7.3.3 非正态随机变量矢量的正态化和当量正态化方法
7.3.4 相关随机矢量条件下可靠度指数的计算方法
7.4 系统综合失效概率计算的理论与方法
7.4.1 系统失效事件和系统失效概率的表示方法
7.4.2 串并联混合模式的失效概率计算的理论与方法
7.5 立体车库钢结构系统可靠性计算方法
7.5.1 对立体车库的假设
7.5.2 立体车库钢结构失效路径的概率计算
7.5.3 立体车库钢结构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与计算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1 绪 论
可靠性是一门新兴的工程学科,是研究产品全寿命过程中故障的发生原因、发展规律,达到预防故障、降低故障率、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的工程技术。
1.1 研究可靠性的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质量的含义也在不断地扩充。以前产品的质量主要指产品的性能,即产品出厂时的质量,而现在产品的质量已不仅仅局限于产品的性能这一指标。目前,产品质量的定义是:满足使用要求所具备的特性,即适用型。这表明产品的质量首先是指产品的某种特性,这种特性反映着用户的需求。概括起来产品质量特性包括:性能、可靠性、经济性和安全性四个方面。性能是产品的技术指标,是出厂时(t一0)产品应具有的质量特性,显然,能出厂的产品就应满足性能指标;可靠性是产品出厂后(£o)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质量特性,是产品性能的延伸和扩展;经济性是在确定的性能和可靠性水平下的总成本,包括购置成本和使用成本两部分;安全性则是产品在流通和使用过程中保证安全的程度。
在上述产品质量特性所包含的四个方面中,可靠性占主导地位。性能差,产品实际上是废品;性能好,也并不能保证产品的可靠性水平高。反之,可靠性水平高的产品在使用中不但能保证其性能的实现,而且故障发生的次数少,维修费用及因故障造成的损失也少,安全性也随之提高。由此可见,产品的可靠性是产品质量的核心,是生产厂家和用户努力追求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