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电视文艺大系:1977-2000 广播电视文学节目卷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新闻传播 出版 ,
作者: 施旭升主编
出 版 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4-1字数:版次: 1页数: 433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4354068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作为“广播电视艺术学”的教学研究人员,我们追仰先贤之丰功伟业,深愿在本学科的史料建设方面有所作为,遂不揣谫陋,借中国传媒大学“211工程”学科建设之东风,努力经年,广泛搜求,终于编定多卷本《中国广播电视文艺大系(1977-2000)》,现奉献于社会和学术界同仁面前。
当年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的赵家璧先生曾说:“这一件工作,自信不是毫无意义的;而且供给十年百年后研究初期新文学运动史者一点系统的参考资料,也是我们所应尽的责任。”我们也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为相关领域提供较为系统的资料,进而切实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广播电视艺术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内容简介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广播电影电视实现了真正的大众传播。一方面显示出与现实生活的充分贴近,特别是广播电视直播更体现出播出进度与事件发展同步的时效性,实现了生活和传播的零距离;这里,其传播的价值甚至远远超出其表达的意义;另一方面,广播电视也在不断地发掘自身的声画表现手段和时空表现手段,增强自身的艺术含量。在这个意义上,作为一种视听合一的全能的传播媒介,广播电视毫无疑义地成为现代传播媒体的主要代表。
以下主要对广播与电视的文学节目的分析和介绍,并且分别从各自的历史、性质、形态、功能等方展开评述。
在当今大众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追求大众文化的消费,媚俗的快餐文化充斥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广播电视文学几乎成为少有的几方净土之一,因而既需要有执著的守望者进行捍卫;同时,更需要有锐意进取的开拓者进行拓荒。本书的一个重要的期望就是把最优秀的作品奉献给大家。其目的就在于:希望能让大家徜徉大广播电视文学的殿堂,感受广播电视文学的特殊魅力,以激发更多从业人员的创作热性,推陈出新,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广播电视作品。
目录
第一部分
导言
第二部分
广播文学作品
1977
年桂林漫步
1978
年风光如画的丽江
成都漫步
群山环抱的贵阳
1979年
文化古城杭州
天坛游记
1980年
中秋节
明清两代的小说创作
1981年
景色奇特的石林
1983年
火焰山下绿宝石——吐鲁番
1984年
茅盾故乡散记
故乡月色美亲人何时归
欢乐的水鸟之乡
王蒙答记者问:我国文学创作的发展情况
1986年
永远了却不完的心愿
参观茅盾北京故居
唤起共同的愿望和情感——访作家袁鹰
1987年
今朝团圆乐融融
1988年
世界上最长的史诗
藏族系列(一)文化遗产
1989年
三毛故乡行
……
书摘插图
广播文学作品
1977年桂林漫步
你听说过中国的美丽城市桂林吗?桂林在中国的南方,距北京两千一百多公里,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这里是典型的岩溶(喀斯特)地形,广泛分布的石灰岩,形成一种特殊的,奇伟壮丽的风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说法。
(优美的乐曲山,压低混播)
从我国中南部的湖南乘火车进入广西壮族自治区,一路上都是绵延起伏的山岭;可是,一到桂林附近,景象变了:那高大险峻、气魄雄伟的五岭山岳消失了,出现了一个个平地突起、各不相连、奇形异状的山峰,好像无数巨大的盆景,摆列在铁路两旁。从车厢外望,目不睱接。甚至在繁华的桂林市区漫步,有时猛抬头就会看见一座奇峰突然出现在你的面前。人们根据山的形态给它们取了不少奇妙的名字:那平地突起、耸立在市中心的叫独秀峰;那石层纵断裸露,好像叠着层层彩缎的叫叠彩山;那坐落在江边,很像一只把鼻子伸进江水里的大象的,叫象鼻山,等等。
(乐曲出,压低混)
桂林的山,不仅外形奇特,而且山多洞,洞内景物琳琅满目。最奇要算七星岩和芦笛岩了。七星岩因为在七星山下而得名,这里原是一段地下河道,后来地壳上升,河道露出地面,变成岩洞。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这里就逐渐成为浏览的胜地,洞内留下了不少传说、诗文和题刻。芦笛岩在桂林市西北,它是光明山上的一个溶洞,因为在这山上有芦笛草,可以做笛子,所以就把这岩洞叫芦笛岩。这个岩洞深二百四十米,洞内有各种颜色和形状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石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