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绍宋:画学及书画实践研究
分類: 图书,艺术,绘画,绘画理论,
作者: 毛建波著
出 版 社: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3-1字数: 150000版次: 1页数: 199印刷时间: 2008/03/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1083711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在撰写过程中,本书试图想象、描述和推测对一个人物
非常直接而且真正有效的思想土壤与背景,而不是只把焦距
对准那些遥远地影响着他的思想的政治大事和经济状况。在
第一章中,笔者试图追溯奠定余绍宋思想和知识结构的早年
经历,并借助于他一生中的若干事件,大体勾勒出余绍宋的
性格与人品,以求呈现一个更为立体饱满的事主。第二章以
余绍宋在京16年的历史为切入点,分别探讨余绍宋所组织的
宣南画社对民初北京画坛形成的意义、余绍宋与民初北京传
统派的联系与共通点,以及他返归杭州后,对杭州艺术风习
的影响。这一章还摭拾了余绍宋出任北京美专校长的史料,
对研究中国早期美术教育历史有一定补苴价值;第三章、第
四章以余绍宋主要画学著述为考察对象,分别涉及他对中国
传统画学著录书籍、绘画史观,以及文人画理论的观点与贡
献;第五、六章分别对余绍宋的书画实践进行了考察,认为
他是20世纪上半期传统文人艺术延续与承继的重要代表画
家。由于全书着重于余绍宋书画领域成就的研究,为了减少
枝蔓,故而对他在法学、方志学等方面的成就不在本书中一
一论及。
作者简介
毛建波,1965年生于浙江义乌。
1985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今浙江大学),同年起任教于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
1988—1992年于中国美术学院攻读中国画论硕士研究生,师从王伯敏教授。
2002—2006年于中国美术学院攻读中国美术史博士研究生,师从任道斌教授。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处副处长、人文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美术史与中国画论研究,有著述若干。
目录
总序
打造学院精英
序一
序二
绪论
一、近50年余绍宋研究述评
二、近代美术史视野中的余绍宋
第一章 思想的底色——余绍宋的早年经历与思想源流
一、旧学与新知
二、国内与东瀛
三、性格与人品
第二章余绍宋与民国京杭画坛
一、宣南画社与民初北京画坛的形成
二、鉴藏与著述:坚守传统的方式
三、北京美专校长:一段历史的摭拾
四、北风南渐
第三章余绍宋与近代中国画学(上)
一、画学研究的基石
二、《画法要录》
三、《中国画学源流之概观》
四、《国画之气韵问题》
第四章余绍宋与近代中国画学(下)
一、《书画书录解题》之缘起
二、《书画书录解题》之成就
三、《书画书录解题》之流衍
第五章余绍宋的山水画——兼及对20世纪上半叶传统文人山人山水画的考察
第六章清雅脱俗法度严谨——余绍宋书法与松竹梅艺术论
结论
书摘插图
第一章思想的底色——余绍宋的早年经历与思想资源
如绪论所述,余绍宋作为一个非“纯粹”的书画家,注定不会像齐白石、潘天寿那样在美术界拥有众多的拥趸者和研究者;他的个人经历,也无法如徐悲鸿、林风眠那般富有传奇色彩而激起普遍大众的阅读渴望。他在历史志书、诗词以及画学等方面的诸多成就,使得他更接近于传统意义上的“文人”画家而非现代概念的“艺术家”。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愿意首先追踪着他的成长足迹,尤其是他早年的经历,来考察他的思想资源。因为这是一个人思想成形的关键时期,不妨称之为“思想的底色”。透过这层底色,来探寻他艺术思想和画学观念形成的深层根源。正如《艺术家的传奇》中所言:“很显然,无论是那些产生‘天才’和激发艺术创作的多种多样的个性和气质,还是艺术家在任何特定社会中所起的作用,都不是在一系列固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相反,它们会随着无数的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这,只能在有关的历史环境中才能得以理解。”
一、旧学与新知
篆刻家汪开年先生曾为余绍宋治印“文艺传家三百年”,道出了余氏家族根柢深远的治学传统。余绍宋一族属高阶余氏家族,祖先为河南开封府人。宋天圣年间有名振宗者封益国公,为杭州判官,老而卜居龙游之柳村,四传至惠斌,携季子避疫于东华山麓,始迁居城中丛桂坊,故奉惠斌为始祖。明天顺八年丛桂坊旧宅焚毁,又迁城隍庙东厢后地,旧称高山背七果园,因名高阶。余氏一门虽然没有显赫之功名,但多为读书人,能书擅画,有名于乡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