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与权利的思辩

分類: 图书,法律,法的理论,法理学,
作者: 王莉君著
出 版 社: 中国法制
出版时间: 2005-3-1字数:版次: 1页数: 220印刷时间:开本: 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182472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权力与权利的思辨》一文的作者,也不赞同简单地将权力归结为国家权力、把权利归结为个人权利的观点。在本书中,她力图重新界定权力与权利问题的逻辑起点。作者认为,权力表征的是一种有效的约束力,而权利则融合了正当性和有效性的双重属性。正是因为权利与权力在内在构成上有所重合,因而人们才会在许多情况下将二者通用。权力与权利的这种重合是在二者的互动关系中形成的。在法律活动的全过程中,一方面,现实的各种权力扮演着积极而活跃的角色,不仅法律规范的内容本身就是权力斗争的产物,法律的实施也往往会受到现实权力关系的渗透、干扰甚至操纵;另一方面,法律活动也会反过来改变权力的面貌。经过一定的权力博弈与立法者的价值选择,有一些权力得到了法律制度的认可与支持,这部分权力就转化为一种具有法律上的正当性的权力,即法律权利。这种转变为社会生活带来了两项深远的后果:其一,当权力转化为法律权利时,权力主体可以通过法律制度的力量使利益“自动地流向自己”;其二,在法律权利中的权力因素虽然并没有消失,但是,它却受到了一定控制。法律是统治阶级用以缓和各种权力主体之间的紧张关系、并把权力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的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说,法律总是意味着对权力的限制,无论这种权力来自于个人、社会组织,还是来自于政府。通过对法律主体之间权利的设定与平衡,法律制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完成缓和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并指导人们认识和正确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贯彻科学的发展观的任务。因此,在法律领域,法律权利就是一种在法律上被认为正当的权力、是一种讲理的权力。这一概念既适用于法律上的“公民权利”,也适用于法律上的“国家权力”。因为,从二者最一般的特征来看,它们在性质上具有同样的“法律上的正当性”,在结构上同样表现为行动权与控制权的统一,它们的实现也同样要有他人的义务与国家强制力的保障。
为了支持上述诸论点,作者收集了大量资料,其中有国内的研究资料,也有国外的研究资料,有法学的研究资料,也有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资料,从而为论证一个复杂的基础法学范畴问题提供了丰富、详买、针对性很强的论据。我以为作者研究成果的出版,对推动我国法理学和法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有重大的意义。我也希,作者能够沿着这个方向继续研究下去,在权力与权利理论研究中取得更高水平的成果。
作者简介
王莉君,女,1974年生,河南洛阳人。1997至2000年在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学习,获法学硕士学位(法理学专业);2000至2003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习,获法学博士学位(法理学专业)。现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副教授。先后在《法学家》、《政法论坛》、《环球法律评论》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主编、合著、参编法学类著作、教材10余部。
目录
导论
一、权力与权利问题——法理学基本概念建构中的热点问题
二、权力与权利界定的理论争议
三、我国法理学界关于权力与权利问题的研究现状与研究背景
第一章权力概念的界定
一、权力的词源考略
二、有关权力问题的理论争议
三、本书所使用的权力概念的定义
第二章权利概念的界定
一、权利的词源考略
二、有关权利问题的理论争议
三、本书所使用的权利的含义
第三章权力与权利的一般关系
一、权力关系依赖权力关系:权力对于权利的塑造作用
二、权力关系向权利关系的转化:权利对于权力的引导作用
三、规范性权力的界定
第四章法律活动中的权力与权利问题分析
一、社会权力、国家权力与法律
二、法律幕后的权力角逐:现实权力关系对法律活动的影响
三、法律制度中的权利关系:法律活动对权力关系的调整与控制
第五章法律关系中的权力与权利问题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界定
二、法律关系的主体与法律关系的内容
三、法律关系是一种特殊的权利义务关系——以部门法为例
(一)刑事法律关系
(二)诉讼法律关系
(三)行政法律关系
四、复合法律关系的重要性与产生根源
第六章公、私法的划分与权力、权利问题
一、公私法划分的理论与争议
二、“公权”与“私权”的辨析
第七章法治建设中的权力与权利问题
一、法治建设的意义:合理地配置权力
二、权力的合理配置
(一)合理配置国家权力
(二)合理配置社会群体权力
(三)合理配置个人权力
三、实例分析: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
第八章国际法治与国际社会权力关系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法治与国际权力关系
二、国际法治的内涵及其运行原则
三、实例分析:国际刑事法院的运作机制分析
第九章结语:权利与义务是法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章权力概念的界定
一、权力的词源考略
当我们界定一个词语的含义时,往往会通过追溯这一词语的语源,从其最初的所指中探寻它的含义。这种做法不是单纯的词语考古,而是通过探究词语的历史来明确研究的起点。正如美国政治学家萨托利所说的那样,“文字不但有历史,而且有着可以大书特书的历史。忽视它们形成的原因、它们的变化和最终脱离原义的过程,等于是在危险的航行中放弃了罗盘。”因此,在对一个日常使用的词语作出定义之前,首先有必要对该词的语源做一些考证的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