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教育理论,
作者: 新罗 总主编,魏巍,王耀祖 本册主编
出 版 社: 齐鲁书社
出版时间: 2008-5-1字数:版次: 1页数: 186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33319984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历年真题”,是最经典的试题,是命题专家认真研究分析考试大纲后形成的,既反映了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又蕴涵着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发展趋势,是广大考生了解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考生从中可直观地了解到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试题类型、考点分布和难易程度。
为帮助2009年的考生更好地理解考试大纲和把握命题方向,本书将2007年、2008年全国统考的试题按照评卷要求的基本原则进行了解析。鉴于2007年以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由各招生单位单独命题,为了更全面地体现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本情况,便于考生全面系统地复习应试,从全国著名高校中挑选了一些与全国统考相一致的经典试卷进行解析,供广大考生参考使用。希望考生能从中提取精华,受到启示,获得收益,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目录
前言
全国统一考试部分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试题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参考答案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试题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参考答案
教育学原理部分
厦门大学2006年教育学原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教育学原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教育学原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教育学原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教育学原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教育学原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教育学原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教育学原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山大学2005年教育学原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教育学原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外教育史部分
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教育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教育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山大学2006年教育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山大学2005年教育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2006年中国教育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教育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教育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教育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教育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部分
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教育心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教育心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教育心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教育心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教育心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教育心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书摘插图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教育学专业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教育现象及其规律,反映了人们在教育学建构中的
A.科学取向 B.实践取向 C.规范取向 D.人文取向
2.某班教师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展了一系列学习竞赛活动。结果如
教师所料,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成绩明显提高。但没有想到的是,学生之间相
互猜忌、隐瞒学习资料等现象日趋严重。上述事实表明,教育
A.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正向隐性功能
B.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C.既有正向隐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D.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主张,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关键在于
A.改革正规教育 B.发展成人教育
C.实施终身教育 D.推行回归教育
4.涂尔干说:“教育是成年一代对社会生活尚未成熟的年轻一代所实施的影响。其
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政治
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这种论
断正确地指出了
A.教育具有社会性 B.教育是社会复制的工具
C.教育要促进人的个性化 D.儿童对成人施加的影响不是教育
5.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可逆性 C.模仿期 D.关键期
6.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认为,人的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环境影响 B.教育作用 C.内在因素 D.实践活动
7.义务教育的基本内涵是:国家与社会有义务确保全体适龄儿童接受法定年限的学
校教育、家长有义务送适龄子女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和
A.学校有义务为适龄儿童提供公平的教育
B.适龄儿童有义务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C.公共机构有对适龄儿童开放并进行教育的义务
D.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不得雇用学龄儿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