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让教学更有效(基础教育课程丛书——今日如何做教师)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教育理论,
作者: 曹志祥,付宜红总主编;郑琰本册主编
出 版 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字数:版次: 1页数: 428印刷时间:开本: 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300087122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而系统的变革,广大教师在课改推进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困惑和问题,他们不禁发出这样的呼喊——“今日如何做教师”,“如何做优秀的教师”?本套丛书从教师综合素养提升的角度入手,旨在帮助教师广泛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愿每位读者都能在体验经典、阅读佳作的过程中,提升自己、丰富自己、最终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当前课堂教学的热点话题,力图帮助广大教师解决新课程到底该怎么上课以及怎样的课堂才更有实效等问题。编者准确把握新课程理念,从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感到困惑和关心的内容——如何确定教学目标、怎样找寻和利用身边的资源、如何设计好教案、如何导入与引导、怎样的情境更有价值、怎样让预设生成都精彩、什么是真正的合作学习等——人手,并配以系统的富有针对性、实用性强的讲解、案例和拓展阅读,是广大教师和师范院校学生的必备书籍。
目录
开篇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
有效教学的最终标准是学生成长课堂教学的本质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
北京光明小学刘永胜校长谈课堂教学效益
第一章做好上课前的准备
第一节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余文森教授答“三维目标”四问
课堂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案例一:如何确定“责任”主题的单元教学目标
案例二:设计目标要注意五结合
延伸:“动态目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第二节怎样找寻和利用身边的资源
课堂上该利用哪些资源
案例一:重视教师自身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案例二:生活处处皆资源
案例三: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实践探索
延伸:课程资源的持续利用问题研究
第三节如何设计好教案
什么样的教案是好教案
教案设计六要点
教案编写应趋向开放
案例一:谈中学政治课教案的编写
案例二:简单并精彩着
延伸:给教案一个精彩的“教后记”
第四节板书有哪些讲究
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
板书中存在的细节问题
案例一:高中生物教学常用板书技法
案例二:数学课堂教学板书要体现“九性”
案例三:中学地理教学中常见的几种板书形式
延伸:对新教师板书设计的“四点建议”
第二章实施有效优质的教学
第一节如何导人与引导
导入要做到“快”、“奇”、“准”
案例一:“导入”设计的实践与认识
案例二:巧析标题灵活导入
案例三:怎样导入物理新课
延伸:“引导”?“牵引”?
第二节怎样的情境更有价值
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什么样
透析问题情境中的“问题”
案例一:这样的情境不要也罢!
案例二:初中科学创设情境教学的探讨
案例三:《体育与健康》课堂多元情境的创设
延伸:情境创设的几点思考
第三节怎样让预设生成都精彩
如何把握生成性教学资源
语文课堂教学生成点在哪里
案例一:改诗引起的风波
案例二:我是怎样捕捉和利用课堂动态资源的
延伸:课堂教学要随时准备“二度设计”
第四节什么是真正的合作学习
走进真正的合作
哪些内容适合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分组的三大误区
案例一:找准小组讨论的时机
案例二: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合作探究
延伸:拨开乌云见彩虹
第五节怎样让学生会发问
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案例一:因疑而导,让学生发问
案例二:在学生的“满堂问”中成长
延伸: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思考
第六节课堂提问的设计与技巧有哪些
课堂提问的技巧
为“问题”会会诊
案例一:课堂提问的策略
……
第三章安排好课后的内容
书摘插图
第一章做好上课前的准备
第一节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余文森教授答“三维目标”四问
“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可以说,“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问:“三维目标”是三种目标吗?
余教授:“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种目标,就像一个立方体的长、宽、高一样。首先,“三维目标”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统一指向人的发展。其次,“三维目标”是交融互进的。相对于人的发展这一总体目标,任一目标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优先发展,缺失任一维度都无法筑成完整的人的发展的金字塔。其中,“知识和技能”目标只有在学习者的积极反思、大胆批判和实践运用的经历过程中,才能实现经验性的意义建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只有伴随着学习者对学科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才能得到提升;而“过程和方法”,只有学习者以积极的情感、态度为动力,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适用对象,才能体现它本身存在的价值。最后,“三维目标”不是均等存在的。人的发展是、“三维目标”的整合,缺失任一维度,都会使发展受损,但这并不意味着“三维目标”对人的发展的贡献是等值的。因而,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教学要根据各学科的特殊性学生原有基础有所侧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