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师进修丛书 “大语文教育“论集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各级教育,
作者: 张中生,丁之凤编
出 版 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5-1字数:版次: 1页数: 435印刷时间:开本: 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10714438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立意高远,首先表现在着眼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扎扎实实地进行素质教育。语文课最富于人文因素和情感因素,对塑造青少年的灵魂有巨大作用,语文课的熏染或语文教师的导引往往影响学生的人生取向。可是,如果只把语文教育局限在课堂上,甚至只关心字、词、句、篇的技术训练,就会大大削、弱语文课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大语文教育”针对这一弊端,从课内到课外,从家庭到社会,从语文运用到生活态度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语文成绩优异,而且素质远远超出一张语文试卷的要求。
其次,“大语文教育”对语文教育规律的认识与把握,可谓高屋建瓴。语文,天然地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学习,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牵牛要牵牛鼻子,与生活的结合,就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但是,多年来,语文教学对这个问题重视不够。语文教学为什么少慢差费?语文课为什么上得枯燥乏味?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把语文教学局限在狭小的课堂范围之内,很少与生活相联系。“大语文教育”重视并解决了这个问题,它的精髓,就是与生活相联系。孝纯先生提出:“语文教学要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这是很有眼光的。我在邢台考察中见到,他们重视并实施教学与生活相联系,实验班学生对语文课有浓厚的兴趣,语文能力也较强。
还有一点很可喜,就是国生老师南下广东之后,把“大语文教育”由只在中学实施扩展到中、小学连续实施。这证明“大语文教育”的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同样适用。不过,在小学搞“大语文”,仍要以识字为侧重点。
目录
序 一种立意高远的语文教育思想 刘国正
怀念恩师张孝纯先生(代前言)张国生
一 张孝纯论“大语文教育”
“大语文教育”刍议
“大语文教育”的基本特征
——一谈我的“大语文教育观”
“大语文教育”的主要教学模式
——二谈我的“大语文教育观”
“大语文教育”整体结构功能的优化
——三谈我的“大语文教育观”
从继承和发展的角度看“大语文教育”
——谈“大语文教育”实验
谈语文课的单元教学
阅读课文教学四议
“参读”管窥
中学文言文教学与“大语文教育”
导以最基本的语文规律
鳞爪拾遗
谈优化语文教育环境
中心——提高语文训练的效率
作文“自改”初探
二张国生论“大语文教育”
十年“大语文教育”实验报告
语文教学的一种突破
——“大语文教育”的思想和模式
“大语文教育”中的非智力因素培养
“大语文教育”的单元教学
浅谈教室语文环境的布置
语文考试改革尝试
听说训练的三个层次
——兼谈“大语文教育”的听说训练
社会信息化背景下的语文教育
“大语文教育”与我国教育传统
语文教学中“德器”的培养
……
三专家论“大语文教育”
四其他
五附录:教学设计
书摘插图
一 张孝纯论“大语文教育”
“大语文教育”刍议
根据36年来从事语文教学特别是1980年以来进行中学语文教改实验的实践,我以为:应当施行“大语文教育”。因为只有这样,中学语文课才能适应“三个面向”的要求,在培养具有共产主义精神的创造型、开拓型人才方面充分发挥它的应有作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们为90年代以至下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大规模培养的各级各类的合格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显然,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的、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意志、能力和智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的语文课,对上述任务的完成肩负着重大责任。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的只让学生读几本语文课本、每年在作文课里写十几篇短文的旧式语文教学,能担当这样的重任吗?绝对不能!为了培养出大量的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新型人才,学校中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都必须改变,中学语文教育也不例外。而要做到这一点,对中学语文课的改革就不应当总是仅仅从微观着眼,而应当更多地从宏观着眼,使微观方面的问题接受宏观的合理控制。这样,中学语文课就必然要冲破当前的“狭的笼”,而走入“大语文教育”的广阔天地。而只有在这一过程中,旧的语文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才能真正破除,新的语文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建立起来。死守着当前的“狭的笼”,只求在局部或细部修修补补,那么,改变旧的思想、内容和方法,便会大半流于空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