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结构抗震设计
分類: 图书,建筑,建筑结构,
作者: 王显利主编
出 版 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6-1字数:版次: 1页数: 231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030220967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所述内容严格遵从“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这门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分10个章节,对地震的基本知识和地基与基础的抗震设计问题;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方法及应用范围;结合工程实例,针对性地对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桥梁结构等抗震设计的构造要求及设计过程进行讲解;阐述工程结构消能减震及构筑物抗震等方面的知识作了全面的介绍。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内容简介
本书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等规范,并参考了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的“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课程的基本要求而编写。本书内容包括:地震的基本知识、场地地基和基础抗震设计、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砌体结构抗震设计、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钢结构的抗震设计、构筑物抗震设计、地下结构抗震设计、隔震和消能减震结构设计和桥梁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或成人教育土建类的教学用书,也可供土木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地震初步知识
1.1.1 地球的构造
1.1.2 地震的类型
1.1.3 地震的成因
1.1.4 地震波、震级及地震烈度
1.2 地震活动与地震破坏作用
1.2.1 地震活动
1.2.2 地震灾害
1.3 抗震设防的概念与抗震设计方法
1.3.1 抗震设防的概念
1.3.2 工程结构抗震的二阶段设计方法
1.3.3 抗震设防的分类和设防标准
1.4 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复习思考题
第2章 场地、地基和基础
2.1 概述
2.1.1 局部工程地质条件对工程结构抗震的影响
2.1.2 结构抗震的破坏作用
2.2 场地
2.3 地基基础抗震验算
2.3.1 地基与基础的抗震验算
2.3.2 天然地基基础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2.4 场地土的液化
2.4.1 地基土的液化
2.4.2 地基土液化的判别
2.5 地基抗震措施及处理
2.5.1 液化地基的抗震措施及处理
2.5.2 软弱黏性土地基的抗震措施及处理
2.5.3 不均匀地基的抗震措施及处理
复习思考题
第3章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
3.1 概述
3.1.1 地震反应及地震作用
3.1.2 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
3.1.3 结构动力计算简图及体系自由度
3.2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反应分析与设计反应谱
3.2.1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反应分析
3.2.2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水平地震作用及反应谱法
3.3 多自由度体系的地震反应分析与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3.3.1 多自由度体系的运动方程
3.3.2 多自由度体系的自振频率与振型分析
3.3.3 振型分解法
3.3.4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3.3.5 底部剪力法
3.4 考虑扭转和地基与结构相互作用影响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3.4.1 考虑扭转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3.4.2 考虑地基与结构相互作用影响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3.5 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计算
3.5.1 高层建筑与高耸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计算(竖向反应谱法)
3.5.2 大跨度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计算(静力法)
3.6 结构的弹塑性静力分析
3.6.1 非弹性时程分析方法
3.6.2 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
3.7 结构自震频率的实用计算方法
3.7.1 能量法
3.7.2 折算质量法
3.8 结构抗震验算
3.8.1 结构抗震验算的一般原则
3.8.2 结构抗震计算方法的确定
3.8.3 截面抗震验算
3.8.4 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弹性变形验算
3.8.5 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弹塑性变形验算
复习思考题
第4章 砌体结构抗震设计
4.1 震害现象及其分析
4.2 砌体结构的抗震概念设计
4.2.1 多层砌体房屋
4.2.2 底部框架砌体房屋
4.2.3 多层内框架砌体房屋
4.3 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
4.3.1 计算简图及水平地震作用
4.3.2 楼层地震剪力在抗侧力墙体间的分配
4.4 底部框架-砌体结构抗震设计
4.4.1 底部框架砖房的结构特点
4.4.2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计算要点
4.5 多层内框架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
4.6 砌体结构抗震验算实例
4.6.1 普通砖砌体抗震设计实例
4.6.2 内框架砌体结构抗震计算
4.7 砌体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4.7.1 多层砖房的抗震构造措施
4.7.2 多层砌块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
4.7.3 底部框架砌体的抗震构造措施
4.7.4 内框架砌体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复习思考题
第5章 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
5.1 震害现象及其分析
5.1.1 共振效应引起的震害
5.1.2 结构布置不合理引起的震害
5.1.3 框架结构的震害
5.1.4 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
5.2 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概念设计
5.2.1 结构体系选择及最大适用高度
5.2.2 抗震等级
5.2.3 防震缝的设置
5.2.4 结构布置
5.2.5 抗震墙的局部加强
5.3 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
5.3.1 抗震设汁步骤及地震作用计算
5.3.2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5.3.3 控制截面及其内力不利组合
5.3.4 框架结构水平位移验算
5.3.5 框架结构截面抗震设计
5.4 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抗震设计
5.4.1 框架抗震墙结构的受力特点
5.4.2 框架抗震墙结构计算的基本假定及计算简图
5.4.3 框架-抗震墙结构简化计算要点
5.4.4 框架-抗震墙结构截面设计
5.6 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实例
5.7 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5.7.1 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5.7.2 抗震墙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5.7.3 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复习思考题
第6章 钢结构的抗震设计
6.1 震害现象及其分析
6.2 钢结构的抗震概念设计
6.2.1 钢结构房屋的结构体系及其抗震性能
6.2.2 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6.3 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抗震设计
6.3.1 计算模型
6.3.2 变形验算
6.3.3 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调整
6.3.4 抗震承载力和稳定性验算
6.4 多层与单层钢结构厂房的抗震设计
6.4.1 多层钢结构厂房的抗震设计
6.4.2 单层钢结构厂房的抗震设计
6.5 网架结构抗震设计
6.5.1 抗震设计一般规定
6.5.2 网架抗震设计要点
6.6 钢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6.6.1 构件
6.6.2 连接
复习思考题
第7章 构筑物抗震设计
7.1 震害现象及其分析
7.1.1 震害情况
7.1.2 震害分析
7.2 构筑物的抗震概念设计
7.2.1 烟囱的抗震设计原则
7.2.2 塔架的抗震设计原则
7.2.3 贮仓的设计原则
7.2.4 水池的设计原则
7.3 烟囱的抗震设计
7.3.1 抗震设计一般规定
7.3.2 烟囱水平地震作用及其效应计算
7.3.3 烟囱竖向地震作用及其效应
7.3.4 地震作用效应组合及附加弯矩
7.3.5 烟囱的抗震构造措施
7.4 塔架的抗震设计
7.4.1 塔架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7.4.2 水塔的抗震计算
7.5 水池的抗震设计
7.5.1 水池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7.5.2 水池的抗震计算
7.5.3 水池的抗震构造措施
7.6 贮仓的抗震设计
7.6.1 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7.6.2 地震作用计算
7.6.3 贮仓的抗震构造措施
复习思考题
第8章 地下结构抗震设计
8.1 震害现象及其分析
8.1.1 引言
8.1.2 地下结构震害调查
8.1.3 震害分析
8.2 地下空间结构抗震设计
8.2.1 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8.2.2 地下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8.2.3 地下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复习思考题
第9章 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
9.1 概述
9.2 隔震结构设计
9.2.1 结构隔震设计的减震机理与基本特征
9.2.2 隔震技术分类与应用范围
9.2.3 隔震结构设计要点
9.3 消能减震结构设计
9.3.1 消能减震体系的减震机理与特点
9.3.2 消能减震结构体系分类
9.3.3 消能减震结构设计要点
复习思考题
第10章 桥梁结构的抗震设计
10.1 桥梁结构抗震概述
10.1.1 桥梁结构的震害
10.1.2 桥梁抗震的地震力计算理论的发展
10.1.3 桥梁结构抗震设防标准及抗震设计一般要求
10.2 桥梁结构抗震分析方法
10.2.1 桥梁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10.2.2 地震反应分析的反应谱法
10.2.3 地震反应分析的时程分析法
10.3 桥梁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10.3.1 桥梁的结构布置
10.3.2 桥梁抗震的基本构造措施
10.3.3 基础设计中的地基问题
复习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1章 绪论
1.1地震初步知识
地震是一种能够对人类社会造成不同程度伤亡事故和经济损失的突发性自然灾害,所产生的影响是长久的。地震时强烈的地面运动会造成建筑物倒塌或损坏,并可能引发火灾、水灾、山崩、滑坡以及海啸等一系列次生灾害,对人类社会威胁巨大。
我国地处世界上两个最活跃的地震带之间,东部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西部和西南部处于欧亚地震带,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据统计,全国80%以上的大中城市均在地震区,6度及6度以上的震区几乎遍及全国各个省和自治区。为了减轻地震灾害,有必要进行工程结构的抗震分析与设计,《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S0011-2001)中明确规定:抗震设防烈度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为此,为防止和减少结构物由于地震而造成的破坏,土建技术人员就需要对地震有较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就需要研究建筑物及构筑物的抗震问题。本章主要就地震的基本知识作一简要介绍。
1.1.1地球的构造
地球是一个平均半径约6400km的近似椭球体。从物质成分和构造特征来划分,地球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地表面很薄的一层叫地壳,平均厚度30km,中间很厚的一层叫地幔,厚度约2900km,最里面的一层叫地核,半径约3500km。
地壳是地球的外壳,有各种不均匀的岩石组成。地壳表面为沉积层,陆地下面主要有花岗岩和玄武岩,海洋下面的地壳一般只有玄武岩层。地壳的下界称为莫霍界面,是一个地震波传播速度发生急剧变化的不连续面。地壳各处厚薄不一,相差也很大,约为5~70km。
地壳以下到约2895km的古登堡界面为止的部分称为地幔,约占地球体积的5/6。其主要由质地坚硬的橄榄岩组成,该物质具有黏弹性。地球内部的温度随深度的升高而升高,这一范围内的地幔中存在着一个厚约几百公里的软流层,由于温度和压力分布的不均匀,就发生了地幔内部物质的对流,地幔内的物质就是在这样的热状态与不均衡的压力作用下缓慢地流动着,这可能就是地壳运动的根源。到目前为止,所观测到的最深地震发生在地下700km左右处,可见,地震仅发生在地球的地壳和地幔上部。
……